☆话题背景: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新华社记者以“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为题,列举了包括地区生产总值、重点建设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工业生产总值、公路通车里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住房建设、人均寿命、保护区建设、境内外游客等十大数据,以折射西藏50年巨变。(新华社8月9日电) 自瓦特改良蒸汽机以来,世界就形成了一条近代工业文明的主线,这种文明的力量先英国,再欧洲大陆,再北美,再东亚,数百年间席卷全球。今天,哪怕在非洲最隐蔽神秘的部落,也生活在现代文明的辉照之下。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十大数据变迁表明,青藏高原也搭上了现代文明的高速列车,这是人类发展之必然趋势,没有谁能置身世外。 甘孜州,作为青藏高原的部分和全国四大藏区之一,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自然也像西藏一样,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取得了诸多与历史相比足以傲世的成就数据。但是,骄傲和自豪的成就背后,我们也应看到,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少数群众还抱着某些落后的观念,不思进取,不思发展,对现代文明的逼人态势冷漠视之,将经济发展、家庭收入以及生活提升等完全寄托在“等靠要”上,完全建立在党和政府的救济之上。 诚然,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红利的背景下,国家对贫困人口的援助与救济也是一种必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让其某个地区或某个族群永远贫困落后下去。但是,这并不是躺着享受、不思进取的理由。前不久,某个贫困地区的现状引发网络热议,甚至有网友质疑国家花巨资去搞冬奥会,为何不救济和改善那个地区的贫困现状?有知情者用数据回应了网友质疑,国家不是没有救济或改善那个地方,国家为之救济与改善所花的钱,以数十亿计,早就超过了冬奥会可能补贴的总额,但那个地区的部分人,总是“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拒绝现代文明和文明生活方式。 网络上的这次争论,带来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那就是被救济者在面对政府的救济与援助时,应该采取怎样的一种态度?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甚至挥霍,还是利用救济与援助的机会奋起直追、知耻后勇,主动融入现代文明? 包括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在内,都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任何政府对贫困人口的救济,都有一条基线,那就是对被救济者的救济量必然会远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所需。如果这个救济量高了,让不劳动的人比劳动的人生活还好,那这个政府就危险了。 西藏在巨变,甘孜在巨变,而且必将愈变愈好,愈变愈富裕,这是现代化发展之必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最贫困的那部分群众在内,也必须认识到,面对人类发展的这一大势,惟有融入、劳动、创造,才能缔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