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时平 很难用多少吨炸药的爆炸当量,来标定这场灾难在人们心里形成的冲击。12日深夜,陕西山阳滑坡的山体还没完全平静,海河之滨的两声巨响,又震醒无数梦中人。截至16日9时,此次爆炸事故已发现遗体112具,事故已造成112人死亡、95人失联……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再次以生命为笔墨,勾画出一连串沉痛的感叹号。 “公共安全这个问题,没事就没事,有事可能就是大事”。但安全就像空气,往往让人感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代价惊人。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会不断把灾难作为一个随时可能出现的“假想敌”,敲击犯困的神经,克服天然的短视。“案例教学”成为安全教育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可是,从公寓失火,到船沉江底;从踩踏事故,到“电梯吃人”,那么多惨痛的案例叠加起来,不知道可以编写成多少本教科书了,类似的悲剧,却还在一再发生。内部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薄、违规违章严重,审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隐患治理不力,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开车接打手机、关闭动态监控系统……翻检国务院安委办关于重大事故的历次通报,诸如此类的原因分析屡见不鲜。人们似乎总要到灾难发生之后,才在震惊中匆匆“复习”过往的教训,却总是将提前的“预习”彻底忘在了脑后。 (下转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