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8月31日三版) 4、儿童打预防针都是免费的吗?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儿童接种一类疫苗全部免费接种,接种时不收取任何接种费用,而二类疫苗的接种是自费、自愿的。 5、什么是一类疫苗?什么是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2007年我国就在既往五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达到了14种。 6、目前我国有哪些一类疫苗?能预防哪些疾病?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灰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疫苗(预防甲型肝炎)、出血热疫苗(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疫苗(预防炭疽)、钩体疫苗(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7、目前常用的二类疫苗有哪些,可以预防哪些传染病? 23价肺炎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水痘疫苗(预防水痘)、轮状病毒疫苗(预防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人用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 8、孩子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在打预防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明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孩子打过预防针以后要避免剧烈运动,注射局部保持清洁,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或局部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在1-2天就会好,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9、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10、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它是根据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传染病对人群的威胁年龄和儿童免疫机能的发育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而制定的,所以,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如乙肝疫苗,出生后就要接种、脊灰疫苗要满2月龄、百白破联合疫苗要满3月龄才接种等,而且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免收针对传染病的侵袭,保护儿童健康。 11、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儿童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12、预防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 禁忌症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副反应的机会。它是以个体的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接种,产生的副反应将严重伤害被接种者。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它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 通常的禁忌症有正在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等。在有明确禁忌症的时候,应待患儿病好后再接种。怀孕和免疫抑制反应这两种情况为接种活疫苗的暂时禁忌症。有免疫缺陷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