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反腐剑指何方?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14日在京闭幕,公报提出,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明确今年要“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强化不能腐、不想腐。廉政领域权威专家指出,从全会公报可以清晰看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路线图”—— 看点一: “确保实现不敢腐” 【公报内容】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减存量、遏增量,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强化不能腐、不想腐。 【专家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表示,反腐败主要围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展开,经过三年努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今年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将进一步巩固反腐败的压倒性态势,为不能腐的制度性建设夯实基础。 看点二: 修订党内监督条例 【公报内容】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修订党内监督条例,研究修改行政监察法,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相互配套,相互促进。 【专家解读】高波表示,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是依规治党的体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现行党内监督条例已实行十几年,十八大之后纪检体制改革需要反映到监督条例里面。强化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配套,需要将党内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与检察院的反贪反渎等整合配套,形成更有操作性的监督体系。 看点三: 制定党内问责条例 【公报内容】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专家解读】毛昭晖表示,过去的党内问责办法分散在党内诸多规范性文件中,当前,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是将这些问责办法规范整合、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问责机制,让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真正有的放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加强对不作为、懒政行为监管,查处懒官庸官,在执行操作中,亟待出台查处的细则,完善问责的相关制度。 看点四: 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全覆盖 【公报内容】落实巡视工作条例,向全覆盖目标迈进,实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全覆盖,内容要更加聚焦,方式要不断创新,作风尤须务实。 【专家解读】汪玉凯表示,要总结借鉴巡视地方和央企的经验,把对中央的巡视和强化派驻监督结合起来,尤其是通过巡视工作,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简政放权等改革力度,解决行政权力干预过度、政策裁量权过大、权力清单没有建立起来等问题,通过巡视制度加速相关领域顶层设计的步伐。 看点五: 查处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 【公报内容】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专家解读】高波表示,要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正风反腐的红利,有“获得感”,就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查跟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苍蝇式腐败”。2015年,全国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万多起,处理9万多人。 汪玉凯表示,反腐力度不减,不仅体现在“打老虎”,更要整治基层“苍蝇扑面”,决不能容许“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 看点六: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公报内容】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监督制度,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看住“关键少数”。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对其监督是重点更是难点。部分边腐边升的干部,不少曾有一把手的经历,只有破除“批评领导、官位难保”的问题,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尤其是监督机制,加大上级巡视和派驻纪检的监督作用,才能解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