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2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孜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2-01

(紧接第一版)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森林草原得到有效保护、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33.48%,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进展,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民族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过去的五年,是甘孜建州以来国家投入力度最大、项目建设最多、基础设施改善最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民生改善最为显著的五年,为推动我州“十三五”时期深入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生态立州,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强化全域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统领地位,走符合甘孜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二是始终把突破瓶颈制约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强力实施两轮交通大会战、“电力天路”和川藏联网工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合作,在更大空间寻求突破;五是始终坚持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推进依法治州,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群众工作常态化,促进了由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根本转变。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注: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数为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内表示五年累计数或平均数。)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国内外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但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转型任务迫切,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绿色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州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从我州实际看,“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的召开及出台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系列政策文件,中央、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帮扶支援力度,为我州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绿色发展和消费逐步形成共识,为我州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优势转变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我州过去资源大开发、资金大投入和项目大建设的效应逐步显现,制约我州发展的瓶颈明显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显著改善和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我州“欠发达、水平低、不平衡”的基本州情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州最大实际,长期制约我州发展的难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正不断显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域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约束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瓶颈制约仍将长期存在;宏观环境持续趋紧,投资拉动和资源驱动型产业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较大;社会发育程度偏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问题集中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仍较薄弱;改革开放程度不深,市场化程度不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仍较落后,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不足;是国家治藏兴藏的重点区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反分维稳斗争长期、尖锐、复杂,任务艰巨。

第二章 开创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和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突出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两个关键,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精心组织实施“扶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确保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把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全域旅游引领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挖掘投资潜力,增强消费拉动作用,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构建以生态经济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把协调发展作为优化发展结构重要途径,加大薄弱领域投入和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消除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更好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把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方向,坚持“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全过程和各领域,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把深化区域合作与扩大开放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开放合作的环境,强化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与联动发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把脱贫攻坚、改善民生作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推动教育、卫生由硬件建设向质量和服务提升的根本转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使群众更广泛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分享小康成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力争达到341亿元,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力争达到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31亿元。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30.89% 和16.35%。

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18个贫困县(市)和136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19.46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54元。居民消费层次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瓶颈制约明显改善,形成以公路、机场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每个县具备两条三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通油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电力输出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地方配网逐步完善。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用水质量有效提升。信息网络覆盖不断扩大,信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主要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深化15年免费教育,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以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提高,土地退化、草原“三化”得到遏制,湿地保护不断加强,主要江河水质达标。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提高。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有效控制,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

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生态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生态农牧业、中藏药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六大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促进生态经济大州向生态经济强州转变。旅游收入和人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200亿元和2000万人次。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农产品加工业、文化产业、中藏药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稳步提高。

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

依法治州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依法治州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稳藏兴藏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巩固提升。

展望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现代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融合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综合实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全国藏族自治州领先水平,由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为与全国同步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内表示五年累计数或平均数。

到2020年,19.463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

第二篇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着力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章 强力推进扶贫攻坚战略

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将同步小康、打好脱贫攻坚战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节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突出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扶贫成效“六个精准”,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完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申报审批和扶贫资金公示制度,建立完善扶贫对象信息系统,健全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因地制宜编制扶贫规划项目,确保项目规划到户、实施到户、脱贫到户。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因类型施策,量身定制个性化脱贫计划。完善精准扶贫考核验收机制。

第二节 实施重点专项扶贫工程

树立大扶贫理念,以高半山区、边远牧区和高寒地区为重点,以贫困村为单元,以提高贫困人口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10大重点专项扶贫工程。强力推进基础扶贫工程,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大力实施1360个贫困村新村建设,完成5.3万户危旧房改造(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扶持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态林果业、乡村旅游业。强力推进教育与就业扶贫工程,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完成12275户49003贫困人口搬迁工作(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推进医疗卫生扶贫工程,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开展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推进文化惠民扶贫工程,提高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保障扶贫工程,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积极推进社会扶贫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财政金融扶贫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专栏3 十大重点专项扶贫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扶贫工程。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

新村扶贫专项工程。完成1360个贫困村的新村建设,全面完成5.3万户贫困户危旧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

产业扶贫专项工程。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一户一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态林果业、乡村旅游业“四大优势产业”,深入开展旅游扶贫工程。

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工程。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次,加大教育帮困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医疗卫生扶贫专项工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开展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

文化惠民扶贫专项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程。通过精准实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脱贫攻坚行动,对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扶贫。

生态扶贫专项工程。完成12275户49003贫困人口搬迁工作,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开发机制,落实各项生态补偿政策,提高补助标准。

社会扶贫专项工程。动员社会参与扶贫,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财政金融扶贫专项工程。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开展扶贫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扶贫特惠金融服务,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

第三节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建立动态稳定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财政专项投入,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优化整合扶贫资源,以县(市)为主体,推进扶贫资金、涉农项目及部门资金有效整合。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扶贫资金互助社,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以减少贫困人口和提高贫困人口能力为导向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

第四章 促进增收致富奔小康

坚持就业优先、增收为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第一节 强力推动就业创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基本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推进就业的共促机制。落实和完善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完善大中专毕业生、“9+3”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水电移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对自主创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民间手工业、旅游接待等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和农牧业、旅游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联动机制,鼓励项目建设单位吸纳当地居民就业。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完善覆盖城乡、面向人人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加强州、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完善乡镇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服务网络向乡村延伸。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州级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综合基地、区域性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技工学校建设,实施职工、农民工行业技能提升、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和藏区群众培训行动。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规范化、规模化劳务派遣力度,发展劳务派遣公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

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因地制宜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牧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建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下转第四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