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周1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1

第Z02版
周2

第Z03版
周3

第Z04版
周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3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秋登子一个学者走过的康藏时光
无标题
2016-03-12

根秋登子:

现任国家二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名誉院长。

由他编写翻译,合作主持完成的25种书正式出版,其中他的专著《藏族传统美术概论》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

曾担任《中国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等两项国家课题、《德格印经院藏版细目》等两项国家级出版计划等四项重要课题的主编;

他担任顾问、编委副主任和部分作者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纳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其90万字的《彩绘大观图说明镜》获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

由他担任第一作者的《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画集》获国家图书奖;

独撰完成的《藏族美术对其他民族美术的影响》一文,获美国名人书局颁发的国际名人名作证书;

曾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等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或讲学,将应邀去日本亚洲艺术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等地讲学;

获四川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四川省首届创新人才奖》大奖……

■本报记者 唐闯

根秋登子65岁,连续两次延迟退休,在西南民族大学400多名教授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014年的最后一天,记者走进西南民族大学,采访根秋登子教授。采访一开始,记者手中的笔有些跟不上根秋登子教授的语速,记者不得不数度停下来,请求根秋登子教授多次复述。

自2006年进入西南民大任教以来,根秋登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从本科生教学到研究生与博士生的指导,根秋登子在大学校园里完成了教学“一条龙”的壮举。据记者了解,在西南民族大学,甚至在中国的大学校园,这种情况也不多见。

除了带本科至博士阶段的学生,根秋登子应国内外一些高校的邀请前去举办各种大型讲座。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外蒙古综合大学、日本亚洲文化研究所、日本藏文化研究中心都留下了根秋登子奔忙的足迹。

今年,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西藏电视台、热贡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邀请根秋登子录制了10多期节目,通过这些节目,根秋登子以电视访谈、电视讲座等方式向更多人讲述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内涵。

此前,北京超星图书馆中外名师讲坛栏目录制了根秋登子关于藏族手工艺美术方面的讲座9集;应康巴卫视邀请,根秋登子已陆续完成50多期同类节目录制工作。

除了完成校内教学、科研工作,根秋登子还承担了重大校外学术课题项目。作为《藏文大辞典》编委,根秋登子为辞典中的民族艺术词汇把关,该项目由北京民族出版社负责,共投资1060万。四川民族出版社课题项目《藏族美术集成》共100册,根秋登子独立完成其中两册。此外,根秋登子还承担着《莲花生大师全传》1266幅唐卡画的校本及草稿的差别、验收工作。

2014年,根秋登子又着手负责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7个馆的设计工作。无论学术活动,还是其它社会事务,根秋登子可谓忙得“团团转”,根秋登子说:“问题不大,身体还吃得消。”

根秋登子住在西南民大位于成都一环路西段的老校区,经过这个校区的一扇后门,可直达武侯祠横街,这是一条热闹的街,来自藏区的不少人在这里开店,专门经营手工艺产品的买卖。由于频繁出现在康巴卫视,在这条街上,根秋登子曾被人误以为是康巴卫视的工作人员。

忙碌的街道、忙碌的商人们对同样的忙得不可开交的根秋登子有些“不求甚解”。对此,根秋登子也有些哭笑不得,在传媒发达、信息铺天盖地的世界里,这样的“误解”却似乎难以避免。

“误解”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一次,在北京雍和宫,根秋登子听到讲解员向现场的参观者讲解藏传佛教:“由于高原生活环境恶劣,所以产生了藏传佛教。”听闻此言,根秋登子与讲解员理论起来,根秋登子试图告诉这位讲解员,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讲解藏传佛教。

争论毫无结果,根秋登子却开始清醒:“这不是讲解员的责任,是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的责任,我们没有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文化。”在根秋登子的学生中,汉族、蒙古族以及其它民族的学生是大多数。

根秋登子说,除了媒体,大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文化的平台。根秋登子告诉记者,现在,西南民族大学招收的学生基本涵盖了56个少数民族。根秋登子认为,这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学生了解多样的文化,藏文化自然也在文化的交流中得到传播和理解。

然而,在很多年前,根秋登子却没有这样的荣幸,正大光明聆听某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他根本没有公开的机会与别人进行类似的“文化交流”。

1966年,长达十年、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

1968年,初中毕业,根秋登子带着不多的初中文化,回到新龙县的老家乐安乡,以社员身份参加劳动,给生产队记公分。在不多的闲暇时间里,自幼喜欢画唐卡的根秋登子偷偷跟随舅舅学画唐卡和精艺雕工。为了避免被人发现,根秋登子常常躲在家里最隐蔽的房间揣摩唐卡画。

一日,房门突然被撞开,根秋登子慌乱中回头,来人是乐安乡乡长,乡长一阵骂骂咧咧,怒气冲冲离开。根秋登子担心出事,冷汗浇透全身。此后,恐惧感整整持续了一个星期,尽管最终,这件事无疾而终,但根秋登子却对此事始终难以释怀。面对记者,谈及此事,根秋登子说一切宛如就在昨日。

或许这份经历能解释,根秋登子如今在教学、学术研究以及社会事务方面的种种用心。1969年,根秋登子成为村里的民办教师,并被安排到县里接受为期四个月的教师培训,由于成绩优异,遂进入康师校初师班继续读书。

在康师校,根秋登子遇到了蒋光年。蒋光年喜欢画画,文革前从内地来到康定教书,工作之余,收集了不少藏族绘画方面的资料,并准备对藏区的唐卡艺术进行研究,但文革爆发,作为精神上的“毒花”、“毒草”,这些资料遂在火光中化为灰烬。

根秋登子学过唐卡画,且有家学渊源,在当时谈文化艺术色变的环境中,在众多的学生中,根秋登子可谓突出。基于对藏文化和唐卡艺术的一份关心,蒋光年对根秋登子很是爱护,学习上给予指导,尤其是在绘画方面。

1970年,“文革”初期的混乱场面已渐渐平息。而关于恢复大学招生的议论,也成为当时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在集中各大学意见的基础上,中央形成了恢复办大学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要缩短,要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从康师校毕业之际,经蒋光年推荐,根秋登子得到了报考中央民族学院的机会,并在蒋光年指导下开始复习,并顺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系统学习美术史和美术理论。

报考中央民族学院,根秋登子仍然遭到了误解。

同年从康师毕业的同班同学陆续分配到各县,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不解:“马上就要拿工资了,为啥子还要去读书,划不来。”而根秋登子的父母则希望,根秋登子能回到老家。

根秋登子说,那时,他只想走出去,继续读书。那一年,中央民族学院拨通了新龙县乐安乡乡政府的电话,经过一番严格的政治审查,焦急等待中的根秋登子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

1975年,根秋登子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一年后,中央粉碎“四人帮”,文革宣告结束,整个国家百废待新,教育被率先提上国家战略发展的议程。

是年,巴塘师范校、甘孜师范校相继成立,根秋登子被分配至巴塘师范校,教授美术课。3年后,根秋登子被调往甘孜州文化教育局,负责藏文教材插图的绘制工作。又3年,即1982年,根秋登子调入于1981年新成立的四川省藏校,校址在德格县竹庆乡。 (下转第四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