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组织部 本报记者 秦松 去年9月,州委政研室派驻扎科乡竹美村“第一书记”罗伟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罗伟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充分发挥优势,摸实情、理思路、办实事、谋发展,倾力帮助竹美村脱贫奔向小康之路。 摸清村情方可精准帮扶 自驻村以来,罗伟主动对接竹美村两委,带领驻村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走访,对每户人口、生产生活、耕地种植、牲畜牧养、住房搬迁、经济收入、儿童上学、看病就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认真核实后,他在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竹美村现有耕地685亩,人口62户279人,贫困人口107人35户,劳动力183人,低保户59户,五保户3人,优抚对象1人,三老干部3人,孤儿3人,年人平纯收入仅1592元......在充分调查走访的基础上,他积极组织召开党员、村干、群众、村民代表会9次,理清发展思路和规划网图: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突出产业和教育为核心抓手,建强建好村两委班子,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提高村民治理水平和发展思路。初步确定发展大棚蔬菜和奶牛养殖作为试点产业。并在去年10月,完成《甘孜县扎科乡竹美村驻村工作计划》和《关于到甘孜县扎科乡竹美村开展调研工作的情况报告》。 解难题办实事才是硬道理 罗伟常说:“驻村就要真情为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就是他驻村的职责,每办成一件事,他心中总有说不出的喜悦。驻村期间,他走访全村62户,了解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诉求147件,已解决82件,按程序向上级相关部门上报65件。刚到村里时,他发现村里没有电,他便从源头上开始了解,大巴口滑坡导致35千伏输电线路损毁,全乡已断电1月有余。在乡党委的协助下,他多次协调电力部门,主动联系施工方,组织党员干部投工投劳,在去年11月底,全乡断电近3个月后恢复了电力和通讯。为了解决竹美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他彻夜难眠,既要找资金、又要协调群众各种矛盾问题,有时他从县城到村里,一天辗转两三趟。在他和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协调了桑珠寺入寺道路硬化建设和竹美村联户路建设共计4.12公里。及时处理施工方和村民之间的矛盾,监督施工工程质量和进度,并做好解释宣传工作,要求村民不阻工、不拿取施工材料,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帮助村民寻找虫草、獐子菌等土特产销路,通过联系相关渠道和企业,建立协会,以协会+公司的形式,增加村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多次到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取水点实地查看,针对水源点无安全设施、水源点无防护牲畜自由活动等安全隐患,上报安全饮水整改项目,整改资金40万元。 抓基层党建提升群众满意度 罗伟积极组织党员召开座谈会,宣讲《党章》和相关政策、法规,整理规范了党员活动室的规章制度。大力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党章》和相关规定发展党员的工作程序,把为民谋利、遵纪守法、甘于奉献的对象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目前已吸纳入党积极分子2名,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2名。同时,进一步加强活动室管理,完善值班制度,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上墙;积极向派驻单位争取资金2万元,完善活动室基本功能;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帮助群众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竹美村环境卫生维护和监督队”,由村干轮流担任组长,村民作为成员,维护和监督全村环境卫生;发展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由支部书记带头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示范项目。 发展致富谋划应在前 罗伟走访农户、问计党员、征询干部,与村支两委多次商议,于去年12月,完成《甘孜县扎科乡竹美村驻村帮扶方案》,确定以发展大棚蔬菜和奶牛养殖作为试点产业。按照甘孜县扎科乡“十三五”规划项目,完成竹美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项目涉及村卫生室、村便民服务中心、泥石流整治、人口安全饮水、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等12个项目,涉及资金1600余万元。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这一核心,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帮助每个贫困户建立一个稳定增收项目。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3期,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使每个贫困群众都能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在工作中他采取“跑部门、进企业”等方式,积极为所驻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向州委组织部协调资金2万元发展大棚蔬菜帮扶;向派出单位州委教研室争取资金4万元,用于竹美村产业发展和活动室修建;争取甘孜县红十字会社会捐助物资7件,及时分发到贫困户手中。 “原以为州里来的干部只是走走过场,没想到才短短的半年多时间,我们村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罗书记真正的把我们村当成了他的家,找项目,谋发展,搞创收,帮助我们发展致富。”竹美村村支部书记感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