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美书 ☆话题背景 7月14日,安徽省天长市人武部联合有关部门作出通报,决定对秦栏镇一名具有拒服兵役行为的90后青年董某实行个人信用惩戒,拉入信用天长建设专网黑名单。通报说:“该青年2015年秋季入伍后,因怕苦怕累,于当年10月坚决要求退出现役,逃避兵役。”(据金电郑投[微信]消息) 逃避兵役受到包括“信用黑名单”在内的各项处理,已经发生多次。去年9月,个旧市张某、弥勒市卢某、建水县孙某以及去年11月山西寿阳一名“95后”青年等,都曾因逃避兵役而受到信用处罚,并被媒体曝光。 对于上述新闻主角“怕苦怕累”的情形,笔者不置可否。虽然这些曝光的90后青年如此怕苦怕累有些令人“不齿”,但并不由此表示80后、70后或更早的60后等就没怕苦怕累之辈。那个年代,人生的选择太少,连读大学都需要推荐,当兵几乎是平民子弟惟一可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如果你还嫌苦嫌累,那真的是无可救药了。而现在的青年,职业、理想暨未来的选择可谓数不胜数,大多数职业的就业环境也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军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在士兵训练中依然保持着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艰苦训练与意志磨炼的传统。如此,一些对军队生活了解不多的青年,贸然进入之后感到不适,亦属可以理解的情形。 然而,情有可原,理无可恕!服兵役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之义务,不能因为你心理不喜或不适就逃避兵役。我们在讲到公民之权利时,总喜欢在权利前加“神圣”二字,殊不知,公民的义务同样是神圣的,有条件履行义务而逃避,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任何国家的军队,其进与出都有相应的规矩,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自由市场。 当然,本文说的是“信用”,说透一点就是“违约”,也即安徽这个青年“违约”了,违约就是不讲信用,而不讲信用肯定应该受到惩罚,这就是“理无可恕”。所以话题背景中的青年被拉入“信用黑名单”,并没多大讨论的价值。然而,这则新闻所反映出来的“信用话题”,却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因为,更严重的情形是,我国过去的信用体系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信用体系的重新建立也不是体育比赛的裁判及规则确立那么简单,还需要狠狠地下一场苦功夫,甚至来一场“革命风暴”。因为信用体系不仅仅涉及到个人利益之得失,还涉及到国人的文化传承以及处事之习惯。 譬如《论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貌似很正能量,但如果真按这一标准,那在生活中绝对会麻烦不断,因为现代社会之人际交往,其总量是孔子时代的千倍万倍。几千年前,孔子的经济生活,可能就是缴纳皇粮国税及收取束修等有限几项,但现代社会一个教授,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经济有关,哪怕上一节课,也会涉及到课时津贴、劳务费等的计算。 所以,现代成熟的社会,总是把“义”与“利”(通俗地说,就是权利与义务)规范得十分细致清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做可不做,如果违反了会受到何等惩罚等等,都有“规矩”,断不会因为某些方面缺少规矩让你感觉到迷茫或模糊。 笔者的意思是,信用问题看起来是个道德问题,但其“根基”却得落到法律上。唯有整个社会拥有了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我们所期盼的信用社会才可能真正到来。至于话题新闻中的“信用天长建设”,不过是各地自身形象建设的探索之举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