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儿童福利院 斯郎多吉 标准化是现代民政的重要构成,民政标准化建设在维护民政对象权益、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效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福利机构推行标准化建设是以服务质量良好、服务操作规范、服务流程有序为目标,对儿童服务提供及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进行梳理,统一要求、固化规则,从而使儿童获得优质的服务。如何切实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民政标准化试点建设,此乃本文探讨的内容。 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试点 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试点建设,有利于有效控制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以标准体系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各项服务流程,既要抓基础质量、终末质量,又要重视过程质量,使工作人员在规范其服务流程的基础上,又满足孤残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儿童福利机构质量的提升。标准化的实施将促使经验主义、惯例、习惯的纠正,同时也能有效的去除儿童福利机构内长时间积聚下来的诟病和错误操作方式,为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好保障;有利于树立儿童福利机构形象。标准化建设使儿童福利机构行为和操作规范化、可视化,公开透明的标准和服务流程,给社会各界了解和监督儿童福利机构的行为提供了条件,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有利于促进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儿童福利机构在管理制度层面还存在着观念陈旧、人员臃肿、流程无序、工作随意等问题和弊端,大面积标准化建设和运用将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责任,实现模块管理制和岗位管理制相结合,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和权限,工作有流程,事事有人管,责权利明确,在工作得有序开展的同时,促进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提升。 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试点 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试点建设,要弘扬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在民政标准化规划、方针、政策指导下,以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服务对象满意度高为目标,及时成立运转高效标的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分层抓好落实。 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的核心,是搭建一个符合机构运营实际、突出服务功能特色的协调统一、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体系。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原则,立足儿童福利机构的顶层,规范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总体框架、标准制定计划,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儿童福利机构工作需要,加快研制一批重点标准,让标准覆盖儿童福利机构的重要环节。在重点标准研制后,要及时完善机构服务标准,确保各个服务流程、管理流程都有标准可依;要强化标准实施与持续改进,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标准化知识培训,对照标准,逐条学习,通过院内授课、与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知识答卷等形式,使各岗位人员熟悉、掌握相关的标准内容,为标准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规范各个部门的工作程序、服务标准和考核机制,建立标准实施检查制度,严格标准化考核,建立并实施考核奖惩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开展体系内部评价,持续改进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以标准化管理促进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机构各项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标准化是现代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儿童福利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培育标准化文化,让标准化与机构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从标准层面上看,随着民政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已取得不斐的成绩,但从贯彻落实职业精神和建设儿童福利标准文化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真正将标准化文化融入机构的组织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儿童福利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也才能从本质上保障儿童利益。因此,在标准化建设中要强调宣传培训工作,强化机构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不仅仅要让工作人员熟悉标准化工作流程,更要让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要持续改进,推动标准化建设深入发展。标准化试点建设的验收工作只是对阶段性标准化工作的肯定与认可,不能把完成验收当做目标,也不能当做结果。标准化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随着机构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在“大民政”的背景下,既做好硬件建设的标准化,更做好软件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努力创新儿童福利文化、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内涵、塑造儿童福利服务品牌,开启儿童福利服务领域优质标准化建设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