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广告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经济民生周刊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新闻.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7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军精神薪火相传 军民团结情涌泸定
——泸定县双拥工作纪实
2016-07-29
召开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动员会。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送文化进军营。
拥军大妈史国秀与子弟兵在一起。
驻泸部队抢修塌方路段。
慰问武警四川省总队第二支队。

■姜涛 文/图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取得“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不朽的传奇。泸定桥因此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毛泽东同志也为此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美诗篇。

一直以来,在泸定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被传承至今、发扬光大。全县军地同力、军民同心,双拥共建、融合发展。2009年,泸定被命名为“全省双拥先进县”,2015年成功创建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同时,该县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工作也正有序推进。

明思路 建机构

双拥工作根深基厚

近年来,泸定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发展新实际,紧扣军民共建时代新主题,坚持思路创新、组织领导、制度支撑、责任落实“四个强化”,巩固提升“省级双拥模范县”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力开创双拥共建新局面。

该县结合辉煌历史和时代主题,明确“传承红军精神,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三个结合、做到五个到位”的新时期“135”双拥工作总思路,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引领。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机构、编制、人员;成立县双拥办,抽调军地工作人员合署办公,专职负责日常事务;各乡镇、军地单位都健全了双拥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学校、企事业单位共成立60个拥军优属组织和服务点,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组织领导体系,使双拥工作上下贯通、纵横成片,机构常设、工作常抓。

同时,该县坚持落实党委议军(警)会议、政府常务办公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出台《泸定县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实施方案》,修订完善《泸定县县级领导干部、县级机关单位与驻泸部队结对共建制度》、《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方案和制度,把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和全县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量化管理、专项督查、绩效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层层促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规范、有序。

广宣传 正导向

双拥创建氛围浓厚

近年来,泸定县始终坚持把国防教育、双拥宣传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组织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教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党政军民协力共建的浓厚氛围。

该县重点依托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传承,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印迹,创作了《泸定桥之歌》、《情缘泸定》等双拥文化主题歌曲、小品、快板作品;编写了《红军长征在泸定》、《泸定桥三百年大事记》等红色文化主题书籍;制作了红色主题公益广告《牢记历史,传承精神》。2015年,成功举办了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系列活动,2016年又成功举办《歌声与微笑》—甘孜藏族自治州群众歌咏汇,进一步弘扬红军精神,展现了红色泸定风采。

该县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每年定期开展“国防形势讲座”、军民联欢、宣传展览等活动。2009年以来,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建设岚安红军烈士陵园,有效保护613座红军烈士墓;整合资金4000万元,提档改造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建成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泸定县城市建设规划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接待青少年、部队官兵30000余人次;向驻泸部队官兵赠送“红色书籍”1000余册,帮助部队建立图书室5个;为全县中小学校配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书籍5000余册;印发宣传资料8万余份,发送“双拥”知识短信2万余条;举办军民联欢、座谈交流、成果展览22场次;全县接受国防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抓载体 强保障

拥军优属成效显著

该县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思想,着眼关心部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逐年递增对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的投入,推动社会发展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高,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据统计,200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845.1万元,为驻泸武警部队配备反恐防暴、应急救援等装备及硬件设施,加强人武部国防后备建设,解决了驻泸部队官兵安全饮水等问题。

同时,该县认真落实转业军人、退役士兵优抚安置政策,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制定泸定县重点优抚对象“解三难”五年实施方案,积极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实际困难。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9年以来,帮助农村退伍士兵就业120人,接收符合城镇安置条件退役士兵64人,安置率达100%;注重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6期、参训108人,已有13名退伍士兵合格完成驾驶技能培训,已对11人兑现每人2000元补助金;组织重点优抚对象体检、疗养480人次,慰问优扶对象1832户(次),发放优待金218万余元;投入资金377万余元,帮助278户优抚对象改造危房;解决217户优抚对象临时补助,补助资金40余万元;全额资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医疗保险,解决优抚对象医疗救助735人次,救助112万余元。

勇担当 真奉献

拥政爱民情真意浓

近年来,驻泸部队官兵全力支援地方发展、真情服务驻地群众,展现出人民子弟兵的时代风采,赢得泸定全县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驻泸部队坚持从维护国防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大局出发,主动参与全县重要目标守护、重要节点维稳等任务,有效保障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空军官兵捐资援建了田坝“八一”爱民小学;成都军区援资200余万元,实施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环境整治工程;武警州支队教导队、四中队等搬迁营房驻地,支持该县重点工程泸定电站建设,使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县人武部组织民兵2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000余台次,参与全县水电移民、灾后重建、高半山扶贫“三大攻坚”。

驻泸部队官兵视驻地群众为父母,真情服务群众,深化了军民鱼水情。10个驻泸部队单位与驻地村组、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分片划区,定期开展“清洁泸定在行动”活动,主动投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武部官兵与138户农户结对认亲,升华了“军民一家亲”情谊;武警水电第九支队出资45万元,为驻地新桥村四湾组援建了500米长的“爱民路”;武警二支队教导队、州支队教导队、县中队官兵广泛开展帮扶驻地困难群众、帮助发展生产等活动。

近年来,驻泸部队先后30余次受到中央军委、原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及州委、州政府、甘孜军分区表彰;武警水电部队泸定项目部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