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别报道

第04版
要闻.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9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努力实现“五个好”
2016-09-30

■何文才

丹巴是四川旅游西环线的重要节点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旅游圈的一级支撑点,是嘉绒文化核心区和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碉·藏寨·美人谷” “东女国故都”和“大渡河畔第一城”等美誉。丹巴县奇异壮丽的自然景观、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今后一个时期,丹巴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按照“坚持一个优先,突出两个重点,培育三大产业,强化四个提升,做好五篇文章”的“12345”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始终把旅游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力争在全州率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努力实现“五个好”。

群众增收致富好

目前,丹巴县有贫困村54个,贫困户2465户9286人。要让旅游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带动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就要始终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点,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业,切实从编制旅游规划、提升民居接待、优化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工程,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甲居三姐妹”民居接待点品牌的创建,到“甲居藏寨”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古镇之首,正是丹巴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甲居藏寨”创国家4A级景区的成功,为丹巴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了知名度,提供了宝贵经验。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7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丹巴最具优势和带动发展的富民支柱产业,为全面实现脱贫奔康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好

近年来,丹巴县坚持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先后编制完成《丹巴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党岭、甲居、中路景区详规,整合政府类、企业类项目资金15,159.417万元,集中打造甲居景区,启动中路、党岭等景区开发建设,完成甲居景区主干道、环线道、巴底邛山和梭坡蒲角顶等旅游公路建设和公路沿线标示标牌、旅游厕所、观景平台、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下一步,将着力构建以“一个支撑中心、四条精品路线、六个重点景区”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乡村民居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乡村精品民居和特色主题酒店,逐步形成“春看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沐阳光”的全时多元旅游格局,依托旅游产业的高速增长,引领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好

绿色是丹巴的“天然底色”,守护原生态、传承原文态、留住原住民,是丹巴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希望。要在着力打造嘉绒特色旅游村寨,大力实施新村建设,积极构建绿色生态格局的同时,切实把“农旅结合”作为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按照“一沟一品”“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目前,“康定红”高原洞藏有机葡萄酒品牌名声远扬,藏香猪腿、生态土鸡等特色农副产品落户成都红旗超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整体认证。下一步,还计划通过电商交易平台,让健康、优质的农副产品走向全省、全国,真正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共赢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好

旅游业作为丹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殊优势。就业机会的增加,为群众实现脱贫奔康提供了更多的路子;旅游业的兴起,唤醒了群众对保护和传承嘉绒传统文化的意识;游客的大量涌入,带动和刺激了全县经济发展。2015年以来,实现连续两年零非访。下一步,丹巴在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五进+三”“三乱一差”集中整治,常态推进法治宣讲进景区、乡村治理法制宣传等普法教育活动,建立公开接访、联动调处制度,切实提升全民法治意识,让丹巴的村村寨寨和谐、稳定、繁荣。

民族团结融合好

丹巴县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多民族和谐共融,多元文化相互交流,教育事业起步早,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包容的文化氛围为实施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随着“古碉·藏寨·美人谷”等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大量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在增进互信和共识的同时,对推动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藏地第一所森林学校“登龙云合”入驻丹巴县中路乡。一种全新的、集体验式学习、认识乡土和参与互动为一体的深度旅行方式开启了丹巴乡村旅游的全新模式,更多游客、更多民族将在丹巴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和谐生活、共融发展。

(作者系中共丹巴县委书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