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经济民生周刊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域旅游 托起阿着木嘎家的致富梦
2016-12-02
阿着木嘎擦拭家里摆放的工艺品。

■何才华 文/图

从乡城县城出发沿S217线行进十多公里便来到景美如画的巴吾村,在村子的尽头,有一排整齐的梨树,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果香,阿着木嘎大爷的四星级乡村酒店就掩映其中。这声名远播的酒店其实就是阿着木嘎一家居住的白色藏房,据了解,今年酒店的收入已近20万元。

没有显眼的店招,也没有昂贵的菜谱价格和住宿标准,阿着木嘎的乡村酒店靠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诚信和热情赢得了天南海北无数客人的赞誉,慕名前来酒店居住体验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阿着木嘎一家忙得不亦乐乎。种了一辈子庄稼的阿着木嘎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能靠搞民居接待就能发家致富。

阿着木嘎家地处云南香格里拉和稻城亚丁两大世界级景区的必经之路,车流量大,来往游客多。五年前,他在家门口支起一个水果摊,并找来一张纸壳写上“销售新鲜水果”挂在路旁,销量还不错。热情好客的阿着木嘎经常邀请买水果的游客到家里坐,房里雕龙画凤独具民族特色装修以及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每位游客发出阵阵惊叹。

当客人站上阿着木嘎家的屋顶时,只见错落有致的白色藏房点缀在群山环抱的田园间,仿佛置身于山水画里,让人留连忘返。

看到外地游客来藏区体验游的越来越多, 有着初中文化,年轻时开过大车走南闯北的阿着木嘎开始有了做民宿的想法。他尝试性地投资改建了客房,增添了现代化设施,让民居更适合城里人居住。他还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摆上本地陶瓷、糌粑盒、银器等有一定年代感的工艺品,并在一楼摆上了菩提佛珠串、松茸干片、红雪茶等本地特产,虽然投入大,但是收费却不变,受到各地游客的如潮好评。

10月的一个傍晚,两个徒步去云南香格里拉的湖南大学生在距离阿着木嘎民居不远的空地上搭起帐篷准备休息,当时天上飘着毛毛细雨,阿着木嘎的老婆生呷大妈连忙招呼两个学生到家里住宿,不仅免费吃住,临走时还为他们带上家里做的美味荞面馍馍。像这样骑行或徒步的游客,阿着木嘎自己也记不清接济过多少了,现在阿着木嘎经常会收到一些从各地快递来的茶叶,或小孩衣服等物品,这都是那些感激他们的游客寄来的。

能歌善舞是阿着木嘎一家人留给客人的又一深刻印象,为让客人在家里玩得开心,更深入了解藏家文化,在推杯换盏间阿着木嘎一家大小都会为客人展示歌舞,这时客人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客人多时,阿着木嘎则请来附近村民一起来参与,发给他们相应工资,很多村民可以白天劳作,晚间到民居跳锅庄挣钱,旅游旺季时每天晚上阿着木嘎家都会传出歌舞声,十分热闹。

今年五月,从广东来的程女士两人在阿着木嘎家里住了十余天,白天到巴姆七湖、桑披寺、查呈沟等景点游玩,惬意地享受着城里无法寻觅的美景,晚间和巴吾村群众一起歌舞,感受藏家风情。“这里的风景很漂亮,明年我还会带朋友来这里玩。”离别时,程女士拉着生呷大姐的手依依不舍地说道。

如今,阿着木嘎的民宿做得风生水起,家中女儿、女婿,儿子和儿媳再也没有外出务工,一家人围着旅游转。“在家守着客栈就能赚比打工还要多的钱。”阿着木嘎的女儿如是说。此外,他们每月还以3000元的价格请来村民帮忙,生意红火的时候连同土特产品一天的销售额达到15100元。而阿着木嘎则认为民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规范。他并不满足于党委政府给自己民居授予的四星级乡村酒店称号,计划在短期内将客栈打造成庄园,将一楼改装成啤酒咖啡屋,将三楼改装成精品住宿层,提升藏餐制作技艺,力争两年内实现年利润50万元。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示范影响,能发展全村25户群众从事民宿接待。

在特色民宿正成为旅游新主角的今天,相信凭着阿着木嘎日益积累的成熟经营经验,借助居住地周边的丰富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带动全村群众发展原始化与精品化相结合的民宿接待将不是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