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银行”引游客文明畅游
2016-12-05
游客在垃圾银行兑换的礼品。本报资料库图

■本报记者 肖宵

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大景区纷纷兴起一股“捡垃圾换礼品”的热潮。在青岛平度茶山风景区,游客只要在景区内捡到15个烟头就可以获得价值50元的门票一张;陕西骊山景区管理部门则推出了用“垃圾换矿泉水”的活动;而武汉九峰森林动物园每天向游客送出500个垃圾袋,游客出园时可凭装有垃圾的垃圾袋兑换一份小礼物……这些方法不仅使游客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也使景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而这个“金点子”的始发地,正是我州海螺沟景区。

故事:一个空易拉罐引发的“争抢”

11月14日,来自成都市的游客范女士带着儿子游览海螺沟景区四号营地。到了中午,母子俩坐观光索道回到干河坝景点,口渴的孩子喝完一听可乐后将空瓶随手扔在垃圾桶中。在步行几分钟后,范女士发现了景点内的一处“垃圾银行”分行。

“这个银行是做啥的?”

“您好,这里是我们景区的垃圾银行,把垃圾存放到这里可以得到‘利息’,就是兑换礼物,具体根据存放数量不同可以领取到明信片、冰川雪菊、纪念章、红石公园门票等等,终极大奖可以获得海螺沟“环保大使”称号能够兑换海螺沟门票免票券和优惠券各一张。”

“只要是景区内捡到的垃圾就能换?”

“您可以在银行领取环保袋装垃圾,普通的垃圾袋也行。”

一番询问之后,范女士觉得捡垃圾兑换礼物非常划算,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段特殊的旅游体验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索性领走5个环保垃圾袋开始完成“任务”。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周边的空地上、草丛中、树林里,一点垃圾都没有。

“仔细观察才发现海螺沟景区是如此干净,当时孩子正在兴头上,就去垃圾桶里翻他自己刚刚扔的那个可乐罐,没想到这个垃圾桶里居然空了!”范女士表示这还是头一回遇到景区找不到垃圾的情况。

眼见找不到垃圾,范女士只得到“银行”退还环保袋,恰巧遇见一帮重庆游客在兑换礼品,而“空易拉罐”竟赫然在列。

“妈妈,这是我扔的易拉罐瓶,是我们的垃圾。”看到自己随手扔出的垃圾被别人捡到存进“银行”,范女士的儿子开始争辩。

“小朋友,这可是我从垃圾箱里翻出来的,这里找垃圾可太不容易了。”一旁的重庆游客也“不甘示弱”。

随后,“垃圾银行”职员出面调解,为重庆游客兑换了礼物,同时也送给范女士母子一张明信片作为纪念。

“妈妈,课本中有个成语叫‘一尘不染’,这次来海螺沟我终于知道它的含义了”。结束这段特殊而愉快的旅程,范女士带着孩子坐上前往磨西镇的观光车。

一个空易拉罐,竟然引发游客的“争抢”。这就是海螺沟“垃圾银行”所产生的环保效应。

创举:一个“金点子”一举多得引多方效仿

初冬时节,当游人们踏着片片落叶进入五彩斑斓的海螺沟,远眺冰川奇景时,很难想象,这个如今“一尘不染”的国家4A级景区,曾经被随地垃圾的“顽疾”困扰多年。(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