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别报道

第03版
特别报道

第04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奔小康
——写在州“两会”胜利闭幕之际
2017-01-10
信心满怀奔未来。 本报记者 张兵 摄

■本报记者 田杰

激情驱散冬日的寒意,盛会承载时代的重托。

新年伊始,州府康定,万众瞩目。在全州人民注目与期待之中,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在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热烈气氛中胜利闭幕。

两会年年召开,今年不同寻常。连日来,代表、委员们不辱使命,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思改革之招,谋发展之计,献民生之略,聚和谐之力;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热点话题讨论,发表意见建议;会场内外的广泛互动,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成果,充分表达了全州人民抓机遇、谋发展、求稳定、盼幸福的共同意志与强烈愿望。康定剧场以及各个讨论点不时传出的掌声,如温润的雨点,落在了我州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上;如冬日的阳光,照在每个人的心头,孕育着崭新的希望。

过去五年,我州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科学有序的发展路径、城乡统筹的发展局面、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全民共享的发展取向、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务实廉洁的政务环境正在加快形成,全州经济总量突破“两百个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两千个亿”、经济总量突破“两百个亿”、城乡消费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支实现“两个翻番”、居民收入实现“两增一降”、经济结构实现“两个优化”、存贷增长呈现“三个高速”、……一组组真金白银的数据,激情演说着我州发展变化的辉煌业绩;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喝彩,生动地表达着全州各族人民内心的喜悦:过去五年,这无疑是我州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投入最大、民生改善成果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未来五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推进期,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巩固深化期,更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我们将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未来五年,我们在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四个甘孜”、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活殷实、和谐稳定、民主文明、家园秀美、保障有力的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姿态前行、以什么方法决胜?

今年,我州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的发展预期,我们将以怎样的实干和担当来确保?

……所有这些,自然让今年的州“两会”格外引人瞩目。

谈脱贫攻坚、产业富民,话交通先行、城乡提升,议生态文明和“四个甘孜”建设,说依法治州、民生热点——这是最强的“两会声音”,这是落实治国理政的甘孜实践,这是凝聚改革发展民生稳定的甘孜共识的“智慧场”,这是描摹全面小康的甘孜蓝图的“设计院”。

一次次审议,一场场讨论,汇聚民意、反映民声、集纳民智,将全州人民的殷切期盼,升华为未来五年的目标和路径,升华为今年工作的着重点和发力点,并通过全州干部群众“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更实一步”的行动,最终转化为惠及每一个甘孜人的丰硕成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我们未来五年的征程,就从这里启航。

立标杆,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2017年1月9日下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份长达28页的报告,可谓是本届本次州“两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她是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她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她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之所以令人关注,是因为它极具分量,既贯穿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更回答了我州在未来五年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份报告,体现了以“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为总纲施、以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四个甘孜”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意志;这份报告,强化了我州推进改革、发展、民生、稳定系列组合拳的内涵和招式,提出了引领新常态的思路与举措,也回应着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期盼。

我州庄严承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透过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把我州建成经济繁荣、生活殷实、和谐稳定、民主文明、家园秀美、保障有力的小康社会。这绝对是不容丝毫懈怠的使命。

聚焦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实现路径:以产业富民战略为引领,促进全州经济大发展;以城乡提升战略为引领,促进城乡面貌大变化;以交通先行战略为引领,促进基础设施大跨越;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引领,促进重点领域大突破;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引领,促进资源优势大转化;以扶贫攻坚战略为引领,促进民生保障大提升;以依法治州战略为引领,促进社会局面大和谐。这绝对是切合实际的决策。

品味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务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州委“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这绝对是坚定不移的遵循。

尽管2016年我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8亿元、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26亿元、增长2.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6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增长12.4%。但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区域不平衡,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脱贫奔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反分维稳形势复杂、法治氛围还不浓厚,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干部队伍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僵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现象,作风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

成绩与困难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尽管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困难重重,但我们的信心不可动摇,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这正如州委书记刘成鸣7 日上午先后参加新龙、甘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就是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坚决按照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目标,紧紧围绕州委‘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 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尽管2016年全州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80个贫困村成功“退出”、33985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但距离1360个贫困村和19.7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总决战任务,还有极其艰难的路要走,还有极其困难的仗要打。这既是一场输不起的持久战,更是一场必须大获全胜的阵地战。

州政府代理州长肖友才6日在参加工会、妇联、共青团、青联、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界委员讨论时急切地说,脱贫攻坚要始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不遗余力地实施产业脱贫,尽心竭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全力以赴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务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精准扶贫、怎样精准脱贫展开了热烈的审议与讨论。那一份份议案提案,那一次次讨论交流,那一个个建议意见,既是智慧和力量的迸发,更是心声和希望交汇。

在会场雷鸣般的掌声中,政府工作报告顺利通过,一系列牵动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目光的改革、发展、民生、稳定的大事要事,将在全州各族人民豪情万丈的进军中继续求解。

明路径,培育壮大富民产业

回顾5天的州“两会”会期,代表、委员们在一次次深度审视和观点碰撞中,寻找改革发展的难点、明晰未来发展的方向。

州“两会”相继开幕后,在审议和讨论会上,“产业富民”一词更是被频频提及。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反复强调,产业是脱贫之基,产业是富民之源。要把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作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支撑,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致富奔康的根本途径,让多元富民产业精准发力;州政府代理州长肖友才则提出,要把“产业富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工程。

好一个“产业富民”,精准地说到百姓的心坎上。然而,在资源富集的我州,资源型经济的鲜明特征,使得“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成了不二法门。

“产业富民“的关键点,就在于培育什么产业、怎样培育、如何壮大?能否在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的发展阶段,选准并做好几件“既能干又能干成的大事”?见证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胸襟气魄,决定着我州的成长路径、长远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产业富民战略为引领,促进全州经济大发展”。这一表述,立即成了代表、委员们的审议讨论的热话题。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精准路径和发展目标: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构建“两环一带”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着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1年,创建国家5A景区2个、4A景区12个,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亿元,带动就业44.8万人;

——结合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打造一批文化文艺产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民族文化产业;

——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科学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州内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甘眉、成甘等工业园区建设,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力争达到100户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两江一河”水电开发和移民工作,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开发,积极打造国家级“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全力创建“绿色矿山”,有序推进里伍、呷村、甲基卡等重点矿山开发。

——着力构建“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布局,建成“两个100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大力开发“圣洁甘孜”十大特色产品,打造高原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建成中藏药种植基地4万亩,加快中藏药产业园、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建设,推进新药研发,提升中藏医康养服务水平;强力整顿和规范旅游、能源、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秩序,坚决依法清理“圈占资源”等违约项目;健全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生态、富裕一方百姓”。

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参加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经济、工商界别的分组讨论时,在认真听取了张晓蓉、何清泉等委员的发言后坚定地表示,党委、政府将尽全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政商环境,真切期望企业家们一定要围绕“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高效益”这一的目标,切实将企业发展与全州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将我州资源优势和州外市场优势有机结合,着力在“建基地、占市场、上规模、做品牌、增效益”上下功夫,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企业,始终与党委政府目标同向、思想同行、工作同步,为我州经济发展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李康在参加议雅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因地制宜,以家庭、联户、专合组织等形式发展规模化经营,帮助老百姓发展致富产业,解决老百姓持续稳定增收问题;要积极争取国药准字号,把中藏药业与新农合挂钩,让中藏药进入乡村医院,让老百姓乐享医疗福利;要大力发展中藏药种植业,扩大中藏药生产规模,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州政协党组书记向秋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指出,发展富民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是我州实现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政协委员要认真履行“三大职能”,切实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邓立军代表建议,进一步巩固电矿优势,切实解决好电力消纳问题;谭智泉代表建议,尽快启动磨榆路雅家梗隧道建设,抓紧启动泸定五里沟至燕子沟喇嘛沟村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祝邦文代表建议,争取在今年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康段,尽早缓解318国道线货运交通安全压力,降低物流成本;张晓蓉、何清泉委员建议,切实将州委、州政府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5条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并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聚共识,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步入未来五年的门槛,面对愈加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让发展更加力?怎样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州“两会”正是一个上下沟通、汇聚民智、凝心聚力的平台。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6日上午,代理州长肖友才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目标数字,引起了代表、委员和收看现场直播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

为啥这样设置?又该如何实现?有人担忧,也有人质疑,今年全州经济社会的预期能否实现?

州“两会”公布的一组数据,不但打消了代表、委员们的担忧,而且让116万甘孜儿女吃上“定心丸”:过去五年,我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55.2亿元增加到232.8亿元,年均增长8.1%,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接二连三的审议与讨论中,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我们必须坚持以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四个甘孜”和决胜全面小康为突破口,持续打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组合拳”,持续演好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连续剧”,用实干和效率赢得民心,使公平和正义成为常态,让各级干部当得更有尊严,让各族群众过得更有尊严。

文字上表述略显抽象空泛,但接下来的“战书”却是那样的具体直观:

——今年脱贫攻坚要确保泸定县率先“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户48524人脱贫;

——旅游业要实现接待游客1560万人次、旅游收入156亿元;工业经济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52.3亿元;特色产业要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70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90万亩,农作物播面达130万亩;

——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仅形成了白纸黑字的投资就超过了124亿元;

——教育、卫计等社会事业已确定的投资规模达到了10.6亿元,而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再就业500人、扶持自主创业3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0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藏区新居) 7668户、棚户区改造200户,建成干部职工周转房4804套,则是“规定动作”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

——生态建设的“军令状”更是没有丝毫走展: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州”行动,推进8个森林公园、11个湿地公园创建工作,启动建设中国高原森林博览园。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道路绿化700公里,实施花海(花湖)建设、造林绿化、湿地植被恢复2.9万亩。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禁牧补助45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7963万亩、退牧还草379万亩;

——对外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可谓指标明确:计划投资2.1亿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95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亿元;

……

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指标,分明就是一个个音符。这一个个音符组成的恢宏乐章能否精彩上演,我们每一个人都无疑是全州“合唱团”的成员,既不能跑调走腔,更不能偷懒耍滑,而必须紧跟“指挥棒”,音准节奏强,声音要洪亮,情感要投入,舞台有形象。因为,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条溪流汇不成浩瀚的大海,一道线条构不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一颗星星映不出灿烂的星空,一个音符同样也弹奏不出美妙的弦乐。我们唯有听从指挥、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我们唯有一马当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善始善终,我们唯有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才能精彩纷呈地演绎出一曲“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动人乐章。

共识为中心工作而凝聚,而对共识最有力的托举来自实干。不折不扣地把州“两会”精神落到实处,是代表、委员们的责任,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

圆满落幕的州“两会”,准确刻录着发展中的甘孜潇洒走过的昨天,真实地书写着奋进中的甘孜苦干实干的今天,生动地展示着蓝图中的甘孜即将创造的美好未来。她扬起的风帆与吹响的号角,她播下的坚定信念与坚强决心,也将伴随着代表、委员们的步履,洒遍甘孜高原。

听,掌声回荡。代表、委员们的掌声,清晰地传递出了全州人民奋发的信心、奋斗的决心和奋进的雄心。这掌声就是民声,这掌声更是心声。

站在新的起点上远眺,未来五年,圣洁甘孜的发展画卷清晰而壮观。我们唯有接好“接力棒”、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精气神”、交出“满意卷”,方能不负前人、不负此生、无愧于后。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一届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的正确带领下,勤劳智慧、坚韧奋进的甘孜儿女一定会以芥草守韧、青松抗寒的坚强意志,立决胜之志、谋攻坚之策、兴实干之举,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