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8年执政亮点
应对金融危机、重启汽车工业、持续增加工作机会、美古关系正常化、达成伊朗核协议、击毙“基地”恐怖组织领导人本·拉丹、推动使2000多万美国人获得医保的《平价医疗法案》等
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0日晚在芝加哥麦考密克会展中心发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告别演讲。他说,种族主义仍是美国的“分裂力量”,美国面临挑战。
演讲中,奥巴马再次强调他8年前上台时喊出的“变革”口号,称进步之路总是坎坷不平,每进两步就可能倒退一步。他表示,当年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后,部分民众一度认为美国进入了“后种族主义时代”,但这与现实不符。他呼吁美国能够弥合分裂,团结在一起。
奥巴马说,21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严峻,经济不景气,不平等在加剧,人口结构在变迁,恐怖主义挥之不去。同时,面对这些长期性问题,“谁也没有快速解决之道”。
他警告说,下一波经济紊乱不是来自海外,而是“来自于机器自动化不舍昼夜的脚步”,而机器自动化势将使得大量中产阶层失去工作,因此尤其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契约,保证教育等民生。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奥巴马开始政治生涯的地方。当晚的会展中心人头攒动,闻讯而至的民众约有两万人。奥巴马演讲时,人群不时发出“再干4年”的呼声。在演讲结束时,奥巴马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回顾8年白宫生涯,奥巴马在演讲中把应对金融危机、重启汽车工业、持续增加工作机会、美古关系正常化、达成伊朗核协议、击毙“基地”恐怖组织领导人本·拉丹、推动使2000多万美国人获得医保的《平价医疗法案》等列为自己的执政亮点。
据此间媒体9日发表的一项民调结果,即将卸任之际,奥巴马在美国民众中的人气支持率为57%,反对者占37%,但民众意见的党派分野明显。
奥巴马将于20日告别白宫。演讲时,奥巴马表示将与候任总统特朗普顺利进行权力交接。
“奥氏”落幕 留三大遗憾
党争加剧
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过去8年在削减财政赤字、医疗改革和移民等重要议题上斗争激烈,华盛顿政治圈陷入僵局
2016年1月,奥巴马在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承认,他的一大遗憾是党派关系未像他竞选时承诺的那样得到改善,反而争斗愈演愈烈。
美国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彼得·菲弗认为,美国政治两极对立不可避免。一些候选人为了吸引选民,其主张往往偏离中间温和道路,使得党派分歧加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社会公共事务学教授朱利安·泽利泽表示,在党争加剧的背景下,奥巴马在立法方面经常受到共和党人阻挠。在执政前期,他尚能利用民主党在国会的微弱席位优势通过法案,而在后期民主党失去国会控制权后常常只能靠总统行政令来强行推行政策。由于缺乏共和党支持,他在医改、移民等方面的标志性执政遗产有可能被继任者、共和党人特朗普废除。
控枪不力
控枪问题成为美国社会议而不决的超级难题,除了与两党之争、民意分歧和利益集团阻挠等因素有关外,与奥巴马和民主党人缺乏改革决断力也有很大关系
除了未能弥合党派分歧外,奥巴马在控制枪支等改革领域也没能实现原定的目标。
自上任以来,奥巴马多次表态支持控枪,但毫无建树。这些年来,美国社会不断发生恶性枪击事件,仅以奥巴马的家乡芝加哥为例,该市2016年谋杀案和枪击案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50%。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2009年,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在一次讲话中称,奥巴马将推动重启一项已经过期的攻击性武器禁售令。时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认为,这一表态会让奥巴马失去反对控枪的民主党议员的支持,因此要求霍尔德“立刻闭嘴”。
2012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恶性枪击案后,奥巴马多次发布总统行政令试图加强枪支管制,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效果。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发言人曾表示,奥巴马在控枪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
反恐失败
在未帮助当地恢复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就匆忙从伊拉克撤军,导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迅速崛起,危害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奥巴马上台后,舆论普遍认为,他将终结小布什的反恐政策。但事实上,军事行动仍然是奥巴马政府反恐的主要手段。
杜克大学教授菲弗认为,奥巴马基本延续了小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在海外反恐军事行动方面,奥巴马政府频频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发动无人机空袭或通过训练少量当地部队来进行“浅度介入”。尽管这些举动在国际上饱受指责,但美国仍固守这一战略。
美国国防部前高官大卫·悉尼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撰文指出,美国在海外反恐时只将注意力放在消灭威胁,而忽视当地最基本的社会问题。缺乏道德核心的军事行动,使美国之外的广大世界认为美国是个作恶者。
与此同时,为尽快摆脱伊拉克战争泥潭,奥巴马政府在未帮助当地恢复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就匆忙从伊拉克撤军,导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迅速崛起,危害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这也是奥巴马政府反恐政策难以抹去的一大败笔。(本栏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