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嗥 张磊
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水库,在蓄洪防涝、调节气候、改善局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湿地可以将洪水储存于土壤之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以特定的形式释放,起到调蓄水量、削减洪峰,防止洪水泛滥,维护区域环境平衡的作用。湿地在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可以净化水体,减缓环境污染,降解吸收自然界的污染物,将其接纳的有关物质吸收利用,并将有毒物质储存并进一步转换,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水质的净化。其功能如同人体的肾脏有对身体排毒的作用一样,这也是人们称湿地为“地球之肾”的主要原因。
我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现有湿地总面积为174.7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而我州是天然湿地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2013年,我州第一个湿地生态实施项目白玉县麦拉降错湿地生态项目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去年,四川省林业厅同意我州新建理塘无量河、泸定九叉树、德格珠姆、德格玉隆、色达果根塘五个省级湿地公园。至此,我州已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个,省级湿地公园8个。
我州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州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业精准扶贫的需要。为了把我州的湿地公园建设的更加美丽,我州按照国家关于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经营规范化、社区现代化”为目标,积极申报相关建设项目资金,高标准开展湿地公园建设。2016年,我州林业部门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的工作要求,在省林业厅的关心指导下,积极落实工作经费,开展总规编制、申报要件准备等前期工作,拟定在“十三五”期间全州申报建立16个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的“双16”工作目标。
麦拉降错湿地公园
麦拉降错湿地生态项目总投资437万元,于2012年正式立项,2013年4月份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四个重要项目:开挖繁殖地河道地围464米,疏通了河道,有利于活水系和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建成清洁湿地18000亩,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的过滤、吸收、分解等作用有效降低污染、净化水质;设置鸟岛围栏1040米,形成封闭式天然鸟岛1.72公顷,岛上丰沛的水源和食物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环境,并且封闭式围栏可以让鸟儿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独享岛上生活;另外建有1个检测台,对湿地自然、生物、管理状况等进行监测,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麦拉降错湿地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可以有效发挥该湿地降解污染、控制土壤腐蚀、净化水资源的作用,还可以保护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为许多珍稀的鸟类(如青云线迁徙鸟类)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对于维持保护区野生物种的存续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溪措湿地公园
那溪措湿地公园于2015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业厅批准晋升为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雅江县中部偏东,湿地公园总面积8489.47平方米,海拔范围介于3740-4770米之间,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1°12′28.4″~101°19′34.7″,北纬29°50′51.3″~29°59′11.2″之间。
那溪措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可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三大类,均为自然湿地,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总面积为115.60 平方米,占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3.30%;湖泊湿地总面积为24.96 平方米,约占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0.71%;沼泽湿地3362.67 平方米,约占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95.99%。
那溪措湿地公园所处位置为雅江县祝桑乡的群众希望通过湿地公园建设,能大大改善社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生态旅游、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并拉动甘孜州旅游,成为市民休闲及体验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
蜿蜒的河流、巍峨的山峰、平坦的沼泽、连绵的草原。站在山腰上眺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黑颈鹤在湖边散步,雄鹰在蓝天上飞翔。如画美景的阿察草原,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满山遍野;微风轻拂湖面,潺潺流水中鱼漾泛起清波,花香醉人心田。这里就是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林同意了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方案,我州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式建立。
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9878.04 公顷,湿地面积13010.18 公顷,湿地率高达43.54%。区域内河流、湖泊、沼泽等多种湿地镶嵌交错,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原始森林及珍稀动植物众多,兼具冰川、地热等特色资源,自然风光优美,康巴藏族文化特色鲜明。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寒湿地,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护黑颈鹤中部种群繁殖地和高寒水韭主要分布地,对促进高寒地区生态保护意义深远。
拉龙措湿地公园内有高等植物66科174属377种,其中苔藓植物7科8属10种,蕨类植物10科11属13种,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46科151属346种。珍稀植物众多,典型水生植物46种。脊椎动物有22目58科163种,其中典型的湿地野生动物44种。湿地公园内,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裸岩和流石滩生态系统保持完整自然交替。
2016年白玉县启动了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详规,未来5年我们将按照详细规划的要求,不断筹集建设资金,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区行为规范、保护教育宣传、旅游推广推送活动,把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社区实验为一体的自然湿地“四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经营规范化,社区现代化)基地。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景区,一个追求自然、洗涤心灵的地方,不仅饱含自然、原始之美,翻开白玉的黄页,神秘的藏家文化和热情的白玉人民,将会让你获得一个又一个数不尽的旅途惊奇。
炉霍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炉霍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前身为炉霍林业局东风农场,东风农场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2013年12月30日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炉霍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炉霍县东南部的虾拉沱片区内;2016年6月,炉霍县申报的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晋升霍尔章谷国家级湿地公园,2016年10月21日国家林业局专家对霍尔章谷国家湿地公园外业及设计进行了评估,并结合炉霍县实际情况,将霍尔章谷湿地公园更名为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更名和调整范围过后的炉霍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炉霍县东南部的虾拉沱片区内,地处雅砻江左岸一级支流鲜水河中下游,总面积1121.58平方米,外围边界长76.23公里,海拔范围介于3070-3105米之间,海拔落差不足40米。湿地公园东西(最)宽约16.83公里,南北(最)长近23.62公里。
自2013年在鲜水河湿地公园固依坝子发现了大批黑鹳后,每年10月都有大批的黑鹳在鲜水河湿地公园内迁徙和停歇,这在全国尚不多见,足以证明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和谐,同时也印证了鲜水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黑鹳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我州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传承湿地文化的具体实践,保护和恢复鲜水河湿地水系、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级有价值的经验,为保护珍稀黑鹳种群提供重要栖息地,为当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宜居环境提供重要的生态基石。
稻城金珠湿地公园
稻城金珠湿地公园于2015年11月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稻城金珠省级湿地公园。金珠湿地公园位于稻城县稻坝片区的金珠镇、傍河乡和色拉乡,金珠湿地公园总面积1730hm2,其中各类湿地743.9 hm2,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湿地、草本沼泽三种类型。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恢复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
稻城县金珠湿地公园建设不仅丰富了稻城县的植物群落,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调控城市环境污染,净化空气,消除洪水对保护区的危害,同时能有效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维护青藏高原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固碳增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有效地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