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五小叶槭是由于独特的叶型和绚丽的色彩,是世界上最具观赏价值的两种槭树之一,在西方园艺界与著名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齐名。而其野外天然分布极其 稀少,相关研究单位多次寻找野生五小叶槭,目前只发现了4个种群,且种群之间相隔遥远,种子产量很少,种子发芽率很低,幼苗很少见,属于典型的衰退型种群结构。 本报讯(童方)比熊猫更少见,比枫叶更好看,四川特有珍稀植物五小叶槭的人工繁育技术近日宣告成功,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已栽种出1万余株,拯救了这个极危物种。目前野外的五小叶槭仅残存分布于四川的九龙县、康定县、雅江县和木里县4县的雅砻江河谷地带的部分区域内。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文宝介绍说,五小叶槭状似枫叶,在秋季叶子先由绿变黄,之后会变成金红色。1929年,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中国四川木里县发现五小叶槭并引种到国外,由于树形优美、颜色绚丽而成为著名的观赏树种,在西方园艺界与著名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齐名。 据资料记载,五小叶槭为中国四川特有种,野外现仅存500余株,数量不到野生大熊猫的三分之一,属于极危物种,亟须抢救性保护。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通过对五小叶槭自然种群进行调查,开展五小叶槭生殖生物学、种子生态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稳定了其种群数量,制定了四川省地方标准《五小叶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下一步,课题组还将对五小叶槭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种质资源保护、种群和生境恢复技术、种群动态监测等进行研究,并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课题组经过考察发现,五小叶槭在自然条件下是可以借种子进行自然繁殖的。但野外种群正受到来自人类的严重威胁,面临灭绝的边缘,建议有关部门及国际组织尽快立项对野外种群进行抢救性保护研究。”马文宝说。 据了解,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去年已将一些五小叶槭幼苗送给成都市植物园繁育,待长大后将与市民见面。 “希望随着五小叶槭与公众距离越来越近,让大家了解和关注这种美丽而又珍稀的物种,从而更有力地保护五小叶槭的野外种群。”马文宝说。 A植物简介 五小叶槭是中国四川特有种,生长于海拔 2200-3000米的河谷地带。五小叶槭最早为洛克(J. F. Rock)于1929年在木里发现,由德国的 Diels教授于1931年命名。 B发现与现状 五小叶槭是奥地利 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于1929年在中国四川木里县发现并引种到国外的,由于树形优美、颜色绚丽而成为著名的观赏树种。但是由于原产地种群数量很少,且很难通达,国外的极少量五小叶槭都是第一次引种后存留在美国的母树繁衍的,但是这株母树也于1991年死去。国内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也在寻找五小叶槭种群,目前已知的个体数量大约为100多株,而且均处在人为干扰较剧烈的地段,牲畜啃食、 薪柴砍伐以及道路和水电站修建严重威胁到五小叶槭的生存。按照IUCN濒危等级标准(IUCN 1994),已属于极危物种,面临灭绝的边缘,急需抢救性保护。 C植物概况 五小叶槭的标本目前大部分来自木里,目前在欧美植物园少量栽培的五小叶槭主要来自 俞德浚教授在木里采集的种子。印开蒲先生1988在九龙河(雅砻江的支流)边经过时,发现当地村民砍的柴中有五小叶槭,从而在九龙发现第一个居群。 D植物分布 五小叶槭的分布仅限于雅龙江及其支流,上游地区位于干流边,下游地区则位于支流的中下部,木里和九龙地段的雅龙江海拔较低,属于干热河谷气候,不适合于五 小叶槭的生存。目前这些不同地点的种群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样的分布格局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山体大滑坡后形成大型堰塞湖,上游的果实经过水流传播到下游 类似海拔的地方,从从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E生长环境 雅砻江流域内 地形异常复杂,上游地面为波状起伏的浑圆山上及缓坡,河谷多为草原宽谷。在这里,江水较为平缓。在宽浅的河谷中悠悠缓行。江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泛 出五彩光斑。它的北岸,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渠、色达、若尔盖丘状高原,呈现“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景观,每年5~10月,是放牧 的大好季节,成群的牛羊,与白云辉映,一派宁静、和谐。但进入中游,地形切割越来越深,河谷越来越窄,江水也如飞箭离弦,狂奔乱跳,特别是在雅江以下,峭 岩深谷紧密相间,峰顶谷底高差达两三千米、大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渡愁攀援”之势。 江中,险滩连绵,礁石林立、浪花飞溅,滔声如雷。 真可谓“飞湍瀑流争宣,冰岩转石万壑雷。”过了 盐源 金河,岸坡才较为平缓,江面也逐渐开阔起来。根据五小叶槭的分布格局,推测历史上曾经于 九龙县东部至 冕宁县的雅龙江之间极可能发生过山体大滑坡(类似于2004年西藏易贡大滑坡)。这样的推测是 有依据的,根据记载,1967年6月8日,雅砻江右岸 唐古栋地方,在三迭系西康群灰黑色泥质 板岩与中厚层沙层“发生了切层大滑坡,滑动高差达1000米, 面积竟有1.7平方公里,整个滑体约0.68亿立方米。因滑床很陡,仅5分钟大部分滑体潜入雅砻江,堆成一道天然坝,左岸达355米高,右岸175米高, 使江水壅塞9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