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2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梦想 放飞希望
2017-02-10

(紧接第一版)创建了州、县、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形态(州一级建设甘孜网校、县一级建设智慧教育中心、校一级建设数字化校园)。3年投资3个多亿,推动甘孜智慧教育,实现教育城域网全域覆盖,乡(镇)中心校及以上有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设备覆盖班级数达到90%以上。

同时加大运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师资培训、学校管理、公众传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大力开设远程网络直录播课堂(专递课堂)、未来课堂(云课堂)、植入式课堂、异地同堂以及远程协同教研、远程同步教研,建成RBL教室(听录播课一体教室)150间、远程师培室272间、听课教室272间。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粤教云”资源向我州免费开放,清华大学远程网络站点覆盖全州各县(市)。2015年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我州康定、丹巴召开,甘孜州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得到教育部、省政府及兄弟市州的充分肯定,同步分享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惠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对准“藏民族集聚”现实

狠抓藏汉双语教学工作

我州有藏、汉、回、彝、羌、纳西等25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藏族占78.4%。针对藏族集聚的实际,广大农村牧区以藏语为主要交际语言,狠抓藏汉双语教育。在充分遵循当地语言环境,结合群众意愿基础上,采取在农牧区开设双语幼儿园、农牧区小学整校规划双语教学模式、城区中小学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一二类模式(一类模式:各科用藏语教学,开设一门汉语文;二类模式:各科用汉语教学,开设一门藏语文)双语教学班级、全州统筹办好双语高中的办学模式,全面构建起了从学前到高中一二类模式并存并重并举的双语教育体系。通过双语教学“单独命题、单独划线录取”和“统一命题、单独划线录取”的“两次接轨”,进一步畅通从小学到大学的双语直通渠道。

双语教育的成功办学模式,为全州培养了大量政治可靠、藏汉兼通的双语人才和民族干部。目前,全州开展双语教学中小学校达到494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95.18%,接受双语教学的中小学生达101766人,占全州在校生总数的71%。

对准“连片贫困地区”

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

“以前村里没有幼儿园,娃娃到处乱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有专门的老师教,还不用花钱,真是太方便了。”3月的石渠扎溪卡草原上,春寒料峭、大雪纷飞,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起坞乡幼儿园开班,让当地农牧民感受到浓浓暖意。

我州作为连片贫困地区,州贫民困。为不让一名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保证全域甘孜儿女有学上,狠下“穷州办大教育”决心,举全州之力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

在抓好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2013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免除了所有公办入园幼儿保教费,给予入园幼儿每生每天3元午餐补助。2015年又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免学费、免课本费的“两免”教育计划,从而构建起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广覆盖、保基本”的15年免费教育体系。在大力推行普惠性教育的同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制定实施州本级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抓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等政策的落实,贫困学子圆就“大学梦”。5年来,全州共落实到位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3亿元。

同时,秉承“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了一个家庭脱贫”的理念,加大农牧区学生送培和就业力度。针对藏区紧缺专业人才需要,从2013年开始,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10所本专科院校,采用州校(院)合作的“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考核聘用和人事考试前置的方式,为全州各行各业送培1292名“靠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紧缺专业人才。针对农牧区学生就业实际,通过盘活一些公益性岗位,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切实促进大中专学生就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