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康巴文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产业经济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公示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2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象马拉拉
2017-02-17

■潘敏

2012年10月9日,一辆校车穿行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的山野路上。车内,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们正和老师在探讨着什么。突然,汽车急急的刹住,停在了路边。车门被打开的同时,冲上来了两个恶狠狠的男人,其中一个拿着枪对着这群学生问道:“谁是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望着黑洞洞的枪口,大家都陷入了沉默,不愿回答,没有人想要出卖自己的同学,但是十几岁的孩子们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形,不由自主的将眼神望向了她。

在这条孤独而绝望的路上,马拉拉轻易地就暴露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几乎无处可逃。这一刻来得那么突然,她已经记不起歹徒扣响扳机,子弹从枪膛迸发出来的那一刻。子弹奔突起来,其速度无坚不摧,尖尖的弹头迅速穿过肌肤,撞断那些小小的骨头,中断了血流的方向,一层一层递进开去,最终直抵要害部位。汽车里乱作一团,歹徒也早已不知去向,当汽车满载着哭喊的同学老师将马拉拉送到医院时,她已经奄奄一息,这致命的一击导致她颅底骨折、左侧下颚骨关节受损、脑部受损,命悬一线。

枪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塔利班宣称对此事件负责,这是一起蓄意已久的谋杀案件。塔利班对马拉拉上学路线细致的研究后,发起了这一突然的攻击。塔利班扬言说,袭击是因为这个15岁的小小的女孩不接受警告、坚持上学,总是说不利于塔利班的话,如果她幸存的话将再次发动袭击。这个被塔利班视为“眼中钉”的女孩,原名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1998年7月12日,出生在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地区。2007年前后,这一地区逐渐地落入了塔利班之手。他们强迫男孩们到宗教学校去读书,接受洗脑,然后再把他们训练和装备成为恐怖分子。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女孩,塔利班禁止她们接受教育,不允许她们上学读书。而马拉拉,简直就是“罪恶滔天”,她不仅自己热爱学习,还鼓励自己身边的女孩学习。

在巴基斯坦传统的教育之下,女孩只是作为一件物品的存在,可以连名字都不具备,对于外来世界则是必须无条件的“顺从”,更不用说接受教育的问题了。像马拉拉如此“叛逆”的女孩,当然引人侧目。她的另类,显然和她的父亲有关。她的父亲作为一名教育家自己建立学校,还鼓励自己的女儿和塔利班政府对着干:200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者来到斯瓦特采访时,通过父亲的推荐认识马拉拉。由此马拉拉通过“太阳花”这一笔名将自己生活在塔利班政府下的生活,用日记的形式来告诉大家。这些平常的日记,引起了国际世界的高度关注。这些行为,更加让塔利班恨之入骨。他们从恐吓开始,这几乎对马拉拉没有杀伤力。其父亲也高调地称自己的女儿就是写日记的“太阳花”,“太阳花”就是马拉拉。于是塔利班精心策划了这场突袭行动。

幸而苍天有眼,马拉拉最终死里逃生。弥留之际她被紧急送往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接受急救。医生抢救回马拉拉的生命,并通过手术补造她的颅骨,使她恢复了听力。并且于2013年3月19日,在英国一家女子学校就读高中。

马拉拉的勇敢换来了全世界的关注,巴基斯坦全国从总统到平民无不为之鼓掌,成千上万的人奔走在大街上向塔利班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声讨。这个世界上让人极度不安的现实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观注:世界上6100万失学儿童中大部分是女童,她们上小学的可能性低于男童,妇女占世界7亿7500万文盲的三分之二。尽管她们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突破,但妇女仍只占到研究人员的29%。正是因为因为这个大难不死的女孩,导致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了她对于教育的呼声了。2012年11月10日,联合国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玛拉拉日”,以表彰这位巴基斯坦女学生不畏塔利班威胁、积极为巴基斯坦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得主。

马拉拉仍旧在战斗。2013年7月12日,她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讲,头部遭重创导致发音不流利的马拉拉用响亮的声音说:我不会在威胁中后退,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子们呼吁,要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2013年,她成为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也年这年的秋天,她的自传《我是马拉拉》出版。2014年10月,她成为诺贝尔和平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伴随着光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诋毁的声音,许多巴基斯坦人都认为她是其父亲包装出来讨好西方的礼物。

任何一个17岁的女孩,有着如此跌荡起伏的人生,似乎都无法淡定起来,而这个女孩总是在面对人生的风云变幻时,显得那样云淡风清,站在镜头面前的马拉拉似乎很有主见,她删掉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放弃了自己的各种爱好,她说,她现在更专注于高尚的目标:“我们必须强调全球各地儿童面临的问题,用它突显女童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面临着的问题。”这个勇敢而坚定的女孩,似乎下了决心用政治来武装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