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广告

第04版
特别策划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3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作业不要关系错位
2017-03-01

■闻民

眼看又要开学,寒假将尽,游女士抱怨说:“孩子的假期作业很多,一些题出得很奇葩,孩子根本不会做,于是只能请家长帮忙。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做完了!”女儿在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一项作业是“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找了半天发现这是清末的报纸,里头是政治漫画,还用了广东方言。”游女士说,“别说孩子,家长读起来也费劲。”

素质教育被倡导多年,很多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告别了“题山文海”,转为“个性十足”,一方面的确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家庭作业剑走偏锋、忽略孩子实际的情况并不鲜见,家庭作业渐渐成为“家长”作业。

微信作业烦恼多

“解得了方程,教得了几何,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却不会做。”某高中数学老师龙先生说起儿子的作业,直呼“太难了”!

难住龙先生的多是手工作业。“有次老师要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后来还让用一副扑克牌做一件衣服。”龙先生说,“说是让家长配合着孩子完成,可是这样的作业难度太大,最后就成了家长做,孩子根本无法参与。”

即使是作业简单,也少不了烦恼。游女士曾帮女儿一起画手抄报,被老师表扬后贴在班级墙上,第二次让女儿自己画,结果做得不太好,没有被表扬,孩子就伤心了。

如今,还有一种作业叫“微信作业”,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读拼音、背单词、说感受等等,都能被布置成微信作业。每天都要给孩子录制语音和视频。”谈起“微信作业”,周女士不免有些无奈,“群里每天都会刷屏。看到别的孩子早早完成作业,手慢的学生怕被批评只能求助家长。”

课业超前成负担

“孩子字还不认识多少,更别提要找错别字。”整整两天,游女士四处搜寻,好不容易发现一家收废品的门面公告上有个错别字,如获至宝地拍下来,才交上了作业。

她说,学校要求“前置性学习”,比如语文,每篇课文讲之前就要孩子先掌握字词、抄写佳句、组词造句、归纳中心思想……孩子不会,辅导重任自然都落在了家长肩上,这样各科的要求加起来,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10点钟以后。为了不让孩子过于劳累,过难的作业只好家长代劳。

“现在缩短了在校时间,实际上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教个大概,重头戏都留在家庭作业里,需要家长来辅导孩子完成。”某校杨老师也有切身体会。

关系错位需警醒

“我们也有苦衷。”某幼儿园的邹老师对记者说,“布置手工作业的初衷是锻炼孩子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促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家长自己包揽,虽然又快又好,却失去了作业的意义。”

邹老师说,“孩子的作业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多鼓励、多示范,让孩子自己完成。”

“每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那个年龄能承受的作业。”游女士说,希望学校能少点“超前意识”,让孩子做作业能学在其中、享受其中。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素质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发挥好课堂的作用、承担好教师的角色。将教育的责任以作业的形式转嫁给家长,是一种关系错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