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
——理塘县培育新型牦牛产业助农脱贫
2017-03-23
理塘县藏坝乡集体牧场。

■本报记者 袁飞 文/图

理塘县地处我州西南部,是全省典型的高寒草原牧区。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截止2014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共有贫困村132个,贫困户4918户,贫困人口21737人,分别占全县乡村总数、总户数、总人口的62%、41%和31%。贫困覆盖面广、任务重、程度深是理塘县脱贫攻坚的显著特点。面对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理塘县立足资源、精准规划,从老百姓最熟知、最偏爱的传统产业(牦牛养殖)入手,用牦牛产业的创新发展来推动产业扶贫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聚集产能 推动贫困户抱团脱贫致富

理塘县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畜牧经济发展中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畜牧业是理塘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养殖数量最大的是牦牛(年存栏20万头)。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影响,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自然性、随意性较大,防疫无规程、种草不科学、牲畜不改良、养畜不出栏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牧民商品意识淡薄,陈旧观念束缚严重,封建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为了提高牲畜出栏率、商品率,促进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理塘县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农牧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发展“高原牦牛产业”为突破口,试点示范建立现代集体牧场,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推动贫困户抱团脱贫致富。

藏坝乡距县城49公里,处于国道227旅游环线,平均海拔3646米,幅员面积237平方公里,全乡7个行政村,460户,2026人,属半农半牧区,在过去是全县出了名的国定贫困乡,到今年全乡仍有贫困户268户,1193人。

为了统筹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理塘县在藏坝乡整乡推进现代集体牧场示范建设,全乡468户,每户入股一头2至4岁的健康牦牛。县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00万元引进200头种畜和基础母牛,养殖群体达到784头(含新生牛犊116头)。截止2016年12月,集体牧场已建立标准化草场1000亩、牲畜圈舍及敞圈5011平方米等基础设施。2016年出栏牦牛60头,出售牦牛奶2000公斤,集体牧场实现收益50.8万元。全乡入股468户分红26.08万元(户均分红557元),提取贫困户扶助基金10万元(户均分红373元),预留14.72万元作为生产发展基金。通过集体牧场运作模式,让该乡集体经济得到了不断壮大,贫困农牧民群众不仅得到了红利,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就地就近打工,增加收入。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的生计问题,又消除了因无业人员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逐步淡化和转变信教群众的惜杀惜售观念,真正实现脱贫致富。预计2017年藏坝乡集体牧场养畜规模将达到1000头以上,商品率达到16%以上,集体牧场牦牛养殖收益将突破100万元。

曲登乡额和村、村戈乡拖仁村和奔戈乡托仁村,这3个贫困村平均海拔均在4000-4600米之间。这3个村养殖的牲畜出栏率、商品率较低,每年冬春季节牲畜死亡率高达5-8%。为提高牲畜出栏率、商品率,理塘县实施了以组建优质牦牛集中饲养,配套修建标准化饲养设施,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溯源、疾控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牧场建设。目前,3个集体牧场已成立3个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组建了牦牛养殖基础群,养殖牦牛规模达到1100余头,建成9000平方米标准化钢架暖棚和5300亩标准化饲草料基地及配套设施。集体牧场实行整村推进,村社联动,共同致富。集体牧场的实施,有效增强了牲畜越冬渡春能力,春季牲畜死亡率下降至3%以内,同比全县商品率提高5%。集体牧场按照牧民的发展愿望,科学确定主导畜产品,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实行草场共营,建立专合组织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真正让牧民做主,使牧民群众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舞动龙头

推行订单保收合作机制

为解决集体牧场牦牛养殖销售上的后顾之忧,理塘县进一步加大了与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理塘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的联系,推广订单保收模式,让所有集体牧场专合组织与鹏飞公司达成了牦牛、藏猪、藏系绵羊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农牧部门对集体牧场进行了育肥养殖技术指导,实施科学养殖、延长了产奶期,增加了产奶量,缩短了出栏周期。加工企业也不断引进了加工工艺、规范了工艺流程、创新了加工模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公司+基地+牧户”的牧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签订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后,市场价7000元/头的牦牛,鹏飞公司保底用8000元/头的价格来收购,4个集体牧场出栏的300余头牦牛,比市场价销售增收30余万元。加工企业有了稳定的加工货源,也实现了加工增值。目前,企业加工销售高原特色的风干牦牛肉、金丝肉干系列产品已营销至成都、重庆、广州、西藏等省市区,有力带动了该县2000多牧户1.2万人口大力发展牦牛养殖,实现牧民人平增收1000余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2016年,理塘县依托大河边霍曲吉祥牧场,引进蓝逸公司并成立了“理塘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奶产品深加工。蓝逸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在大河边霍曲吉祥牧场建立了规范化奶站和奶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培养了本地奶产品加工人员10余人。企业紧紧依托4个集体牧场生产的奶源,加工生产的具有高原特色、地方风味的牦牛奶、牦牛酸奶、冰淇淋等产品已投入理塘市场,彻底改变了该县牦牛奶长期处于初生产、粗加工的状况,也为理塘县牦牛奶在“收集、加工、销售、储运”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奶产品营销的新机制,实现了奶产品附加值的极大提升。2016年,蓝逸公司收购牦牛奶60余吨,仅牦牛奶收购就实现了牧民增收80万元。蓝逸公司通过“再生产、再加工、再包装、再销售”实现销售收入225万元,净收入达50万元,按照公司盈利10%作为贫困户扶持基金的约定,牧民又增收5万元。集体牧场销售鲜奶实现“双增收”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通过龙头加工企业的引领,填补了高寒牧区长期以来牦牛奶标准化加工、包装、销售的空白,为理塘县牦牛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创立品牌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牧旅融合

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地处国道318沿线,平均海拔4020米,牧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畜牧业。长期以来,受自然、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制约,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总体上仍然沿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方式,牧民群众收入增长缓慢。2015年,理塘县按照“牧旅结合、产村相融”的发展思路,依托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整合涉农资金项目,组织牧民出资出物组建了“理塘县霍曲吉祥牧场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牧旅结合休闲观光示范点。入社会员覆盖卡灰村157户牧民群众1112人。霍曲吉祥牧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把集体牧场养殖和草原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激活了产业内生动力。

目前,霍曲吉祥牧场已建成人工饲草地3000亩,现代家庭牧家乐12家,黑帐篷(藏民族文化)体验中心,游客骑游(牦牛、马)体验场,雪域鱼庄,藏式餐饮等集“现代畜牧业、特色餐饮、游牧生产生活体验、产品展销、观光摄影、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2016年霍曲吉祥牧场实现草业收入3万元、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外包出租22万元、民居接待7万元,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非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也为理塘县探索新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理塘县培育新型牦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在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前提下,创新牧区草场经营管理新机制,结合草原畜牧业发展实际,成立集体牧场(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牧户”的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畜牧旅游业,促进牧区畜牧业从“靠天养畜”的传统游牧方式向设施畜牧业转变、从单一产品形式向品牌化多样化产品形式转变、从单纯养殖向“养+旅”全产业链转变,探索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采访中,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告诉记者,“今后理塘县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发展‘高原、绿色、生态’这个主题,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高原特色品牌,走现代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确保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脱贫奔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