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康巴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产经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3月3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该允许“特色校规”的存在
2017-03-31

■欧阳美书

☆话题背景:

这两天清华大学出了个新规定,从今年秋季入学的2017级本科生开始,要必修游泳课,如果毕业时不会游泳,就拿不到毕业证。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按照教育部要求,只有本科学生有体育必修课,所以,“游泳”新规,只针对本科生。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游泳课,作为体育必修课的可选项目之一,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否应该强制把游泳和毕业证挂钩,专家们也有不同看法。

(据央视网消息)

国人喜欢“大一统”,在几乎所有社会生活方面(特别是教育行业)都是一个模式一个色块,譬如全国的幼儿园壁画,大体都是一些色调活跃的动植物图案;从小学一年级始,教材便一样了,南北东西完全一样,当然,差别也有,那就是农村版与城市版;再然后是英语教育,又是全国统一要求,自然,农村学校的英语水平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在中考高考甚至考研之中,其差距便愈益显现出来。

在大一统之外,后来又有了“中国特色”的说法。客观地说,这个“中国特色”真的是一本好经,可惜慢慢被后来的和尚给念歪了。“特色”一词,成了某些歪门邪道的理由,各自为阵的理由,降低标准、以权谋私、部门特权的理由。

但在教育实践上,确实应该允许“特色”存在的。因为,教育不是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活动,它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兴趣以及天赋的。老祖宗讲“因才施教”的“才”,其实是指的学生这诸方面的不同;前苏联教育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看起来没错,前提在于这学生是否有学习某一方面知识、技能的天赋。譬如,一个绘画教师想要把笔者培育成油画家,貌似就不太可能,因为笔者是“色弱”,面对这种情况,不要说老师,恐怖上帝都没多少办法,除非改变笔者的基因。

清华大学把游泳设为本科生“必修课”,游泳不及格就毕不了业。这一规定源于清华有游泳池这一“硬件”,又因为清华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忧虑,再考虑到体育也基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要素而缺一不可,所以笔者觉得清华大学这一校规很好。重要的是,清华大学是先“广而告之”,并不是针对已经进入清华的本科生,而是从2017年新生开始试行这一“新规”,这就更没有问题了。如果你不喜游泳或担心游泳不合格,你大可不填清华大学的志愿嘛。

至于“专家”们的不同看法,笔者不太明白这些“专家”是基于哪方面的原因而持异议。清华此举,是降低了培养质量?或是为学生增加了多大的学业负担?或是触动了有关方面的利益?在笔者看来,“专家”们怕是自己也说不太清楚,就如有的人对现在部队的士兵还要出早操野外拉练训练很辛苦表示反对一样,其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把清华大学此举与民族地区的教育相关联,是不是内心也有所触动?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先进行一番调研,在有关语言学习时,可以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两门语言,但也不一定要规定为汉语与英语,譬如我州学生,是否可以确定为汉语和藏语,而在其他民族地区,汉语+民族语言这一设想同样成立。当然,学校同样可开设英语或其他外语,学业优秀的学生,有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再去学一门语言,如果这样,想必我们语言教育的效果就会好得多了。此外,还可考虑把法定语言之外的考核,全部交给社会办学机构或国家指定机构,将语言学习与考核适当社会化。

清华大学的“游泳新规”,要求并不高,只是“学会”。而清华大学也说了,除了提升“体质”外,游泳本也是一种求生技能。现代人,个个都喜欢游山玩水,到了水上难免不遇到落水之情形,那时,清华的校规极可能会救你一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