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康巴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4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额彩礼折射出无奈现实
2017-04-14

■欧阳美书

☆话题背景:

“偏远农村多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这是流行于中西部某县的顺口溜,在旧习俗和攀比风气影响下,象征着喜庆幸福的结婚彩礼在一些农村地区反而成了家庭负担。甘肃庆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而彩礼已经达到20万元。面对“有利可图”的“彩礼经济”,一些农民将女儿看成“竞价”的“商品”,而为应付高额的结婚彩礼,不少农民家庭债台高筑。

[《经济参考报》4月11日消息]

初看到这则报道,笔者的内心是沉重的,但奇怪的是并不对索要高额彩礼的农民产生任何的不满或恨意,而是想起了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报道讲到了专家为高额彩礼开的药方,一是以脱贫促“脱单(身汉)”,二是增强民间中介“话语权”以遏制婚俗陋习,三是平衡农村性别比例,集中整治胎儿性别鉴定、人流、采血送境外鉴定胎儿等违法广告活动,四是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当红娘。

笔者反复分析,觉得专家开出的这个方子,未必是“对症之方”。譬如脱贫以促“脱单”,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脱贫了,高额彩礼依然存在,只不过它不会以“彩礼”的形式出现罢了。

譬如城市,听说过有“高额彩礼”的么?貌似没有或很少,至少没演化成社会问题。但相关的调查也摆明了:城市青年想要结婚,条件并不比农村简单,有车有房是最基本的条件。笔者曾闲听蓉城某女交男朋友后买奔驰轿车,买200平豪宅,原以为这女攀上了高枝;可近日最新消息却是那女的喜好排场,男方本没工作,买豪宅是男方家“倾家荡产”挤出的百余万做首付,那奔驰也是二手车,该女月入仅万余,现还贷就需八千,生活压力陡然增大,下班就与男方吵架。这是极例,普遍的情况是没车没房或没稳定收入,休养把媳妇娶回家。只不过,城市青年的这种婚娶无奈被掩盖在城市的五光十色之下罢了。在笔者看来,专家的“平衡农村性别比”一条确实可为,但亦远水解不了近渴。至于政府“牵线搭桥”当红娘,怕是有好管闲事之嫌。

在面对高额或高价彩礼问题上,舆论经常站在所谓“公理”一方,对收取高额彩礼者进行谴责。确实,把女儿看成“商品”肯定不对,但养育女儿有没有成本呢?老汉还养了个儿子,能够“免费”娶来儿媳妇么?再有,老汉年老体衰时,谁来赡养自己呢?到了那时,能靠嫁出去的女儿么?即使女儿很孝顺,但女儿那头不是还有公公婆婆么!

报道实际上提到,农村青年男女性别失衡,是因为很多女青年进城后,再也不想回到农村,更不要说在农村结婚嫁人。但是,能禁止女青年进城或强制其回到农村么?答案自然是不能,因为农村女青年这一做法并未违法。但笔者以为,从农村女青年进城后不再回乡下的情形,貌似可以找到解决农村高价彩礼以及诸多现实问题的方法。

农村问题,绝不仅仅是贫穷问题,因为我们一般说贫穷,是指个人或家庭的贫穷。农村除了贫穷之外,更大的问题是社会资源极度欠缺,基础设施的,环境的,文化的,教育的,娱乐的,这些是间接的利益;更直接的差距是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差距!

为什么城市女青年的父母不向男方要“彩礼”?不是城市人觉悟高,也不是城市人特别有钱,而是城市人有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也即有政府为他们“兜底”,让城市人几无后顾之忧,惟有如此,父母才会在婚嫁之时把儿女的幸福作为“首选”,而不是把高额彩礼作为筹码。最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推行的精准扶贫,其实也可以借助城市社保体制,无论农民有没有儿女,都可以为他们进行医疗及养老的社保“兜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