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4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倒逼·激励·带动
——我州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三个侧面
2017-04-20
松多乡下莫西村村民正在管护苗圃。

■陈丽 徐登林

我州18县(市)均为省级重点贫困县,其中5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村1360个、贫困户4.8433万户、贫困人口19.7464万人。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州部分扶贫对象缺乏脱贫的积极性。为此,自2016年开始,当地特别注重通过多种手段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行走

感受甘孜藏区产业富民新气象3

倒逼

惠民惠农资金发放与农牧民生产挂钩

“相关部门做过测算,去年我县平均每个农牧民获得的包括粮食综合补贴、退牧还草补贴等在内的政策性补贴超过20项,补贴金额大约是2000元。”白玉县委办公室主任刘兆曦称:这在个别地方助长了“等靠要”思想。

今年初,白玉县出台《农业、畜牧业生产及惠民补助兑现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破解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

州政府副州长、白玉县委书记康光友介绍,这个办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各种补助兑现给生产者,不生产者不得补助。比如说,种粮补贴兑现给真正种粮的人,而不是给有土地承包权的人,这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倒逼农牧民群众积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将惠民惠农资金发放与农牧民生产挂钩。

目前,白玉县各乡镇正在开展对这项新政的宣讲。白玉县建设镇亚通村村民洛切家有6亩耕地,部分出租撂荒多年。4月6日,听了一场关于新政的宣讲,她内心触动很大:“今年要将所有的土地种上青稞,这样既可保住种粮补贴又能从地头获得收益。”

激励

“先建后补”激发群众自己动手搞基建

“回家的这段3.5米宽的入户路,让我看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再次‘入’了咱老百姓的‘户’……通往我家的这条路国家给了3200余元补助……”4月17日,说起去年修好的“幸福路”,炉霍县仁达乡玉麦比村村民雄启巴登满脸笑容。

2016年,为进一步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调动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炉霍县创新出台了《新村扶贫补助政策》等政策。这些政策规定,新村建设入户道路的水泥由政府统一采购提供、运送,群众自建,经验收合格后按农区40元/平方米,牧区60元/平方米进行补贴;农户自愿对户内老旧线路改造后补助800元,自建浴室经验收合格后补助5000元,自建改建围墙经验收合格后补助1500元……

该政策出台后,村内个别群众对采取补贴的形式扶贫有不满情绪。为此,玉麦比村“第一书记”邓仕清与乡干部、村两委班子先后4次召集群众宣传政策,解释这一政策重在通过补贴激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连续一周的宣传动员后,全村57户314人主动提出扩建道路宽度的意愿。

群众的思想通了,不到两周时间,全村2.4公里的入户路便建成。去年底,全村村民累计获得了19.2万元的入户路修建补助。

带动

一人先行影响一片群众

扎西是道孚县麻孜乡小各卡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家里长期有两个病人要照顾,以前基本靠低保收入、干部帮助和自己种点青稞小麦过日子,唯一准时到位的低保金基本都是给病人买药。

去年6月的一天,乡干部到扎西家里动员他搬家,并告诉他乡政府实行统规统建,要给偏远的贫困户在小各卡村集中选址修建住房,乡里还要建合作社发展圈养藏香猪等脱贫产业。扎西说,自己当时心想:不管统建不统建,自己多少还是要出钱,家里没钱没劳动力,拿什么建新房?说什么都不愿搬迁。

两个月后,邻居泽翁说统规统建新房开建了,待建完后他们全家就要搬走。泽翁还告诉扎西,乡政府采取“抱团取暖”方式,让小各卡村、沟尔普村等贫困村“六村合一”,共同组建甘孜州道孚县麻孜乡互助脱贫专业合作社,并与内江市东兴区富美康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5年开办藏香猪养殖场的合作协议,现在已经开始修建养猪场圈所了。泽翁也打算去工地做工。扎西再也坐不住,第二天便去了乡政府报名搬迁。

2017年春节前,扎西一家搬进了麻孜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房。家里的两个病人享受到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扎西也到了养殖场做工,每个月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今明两年合作社还在扩大规模。”扎西高兴地说,到时六个村村民的分红要翻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