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他用力握着合作社最初的提案人和发起人罗林县长的双手激动地说:“从没有电、住不上房、喝不上放心水、有病难医、出门难行到现在有电、有水、有房、有各种民生保障,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今天还能参加这样的分红大会,全靠党和国家带领大家走上了真正的奔康之路啊。”据州农工委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州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13个,种养大户累计达3497户;新建幸福美丽新村发展家庭农场26个,基本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全州农村居民可支持收入达到9451元,同比增12.5%,增幅居全省第一。 去年,全州幸福美丽新村新建通村主干道硬化路519.382公里,通组硬化路153.728公里,入户路联户路(分户路)通畅498.29公里且硬化375公里;新建成村活动中心163个,实施危房改造(藏区新居)13313户,易地扶贫搬迁2711户;建成“五改三建”13006户,安装路灯8060盏、太阳能热水器3466台。全州建成村卫生室251个、文化室250个、幼儿园20个。 “来一份丹巴香猪腿、火烧馍、凉拌土鸡。”来自甘肃的游客李先生对丹巴县中路乡尚墨乡村酒店的老板布姆说。 李先生告诉记者,游客不远千里来乡村旅游,除了欣赏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以外,还想品尝那些原生态的农家菜,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亲自下地摘菜。城里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食品安全,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当然成为游客的首选。 布姆告诉记者,她的酒店设施高配,可以和星级酒店媲美,因此价格稍微高一些,可接待30人住宿,加上餐饮收入,每天营业收入上万元没有问题。“这得益于县委、政府加大投入,把过去坑坑凼凼的乡村路改建成上等级的柏油路。我们把乡村公路和民居设施的照片发到网上以后,吸引了不少游客。路好了,旅游环境改善了,游客多了,我们种的水果和核桃等,在家门口就能够卖出比城里略高的价钱。” 作为丹巴县的旅游名片,甲居藏寨实际参与旅游接待的90余户,其中挂牌示范户28户。3年来,甲居藏寨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近5000多万元。率先发展的接待户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近年来,我州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培育“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乡村特色旅游业态,重点打造了旅游新村、民族特色新村和历史文化新村等59个特色亮点村寨,着力把农牧区打造成景点、把特色农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把国道(317、318线)打造成最美景观大道。全州创建州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2个、示范村32个,扶持发展特色乡村酒店、示范休闲农庄和民居接待户650家(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9320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8亿元,旅游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全州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支撑,培育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促进产村相融。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区域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特色、一乡一业一品牌、一县一园一亮点、一路一带一景观”的思路,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新村建设,实施高原节水灌溉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359个幸福美丽新村新建成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0万余亩,规模养殖60户,打造“一村一品”示范乡镇12个、示范村28个,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79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82.44万亩、特色粮食生产基地110.1万亩、特色畜禽养殖小区2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