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每周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新闻

第03版
专题新闻

第04版
国内.政策解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绰号、称号为官的两面镜子
2017-06-15

■敬凌春

日前,中纪委官网刊发了北京门头沟原区长王洪钟的案件警示录。其中提到,他大搞拆迁和政绩工程,被老百姓鄙之以“王指倒”。媒体梳理发现,类似于“王指倒”的绰号在近些年查处的贪官身上并不鲜见,“拆迁大佐”(沈培平)、“六百帝”(万庆良)、“武爷”(武长顺)等等不一而足。

绰号,又称外号、诨号、在部分中国方言中绰号等同于花名。绰号又可以细分为两种,善意的昵称是指绰号无侮辱性是平常亲人朋友等人使用的称谓,更加体现出亲昵、亲密的感情。官员的绰号,多为贪官特有,人民是根据其贪腐特点而定的,体现了人民的深恶痛绝。

有什么样的贪官,就有什么样的绰号,有什么样的绰号就有什么样的腐败。如果一个官员为官一任,危害一方,群众给取个绰号,不足为奇。类似这样的绰号,现实中不胜枚举,譬如,“表哥”(杨达才)、“房姐”(龚爱爱)等,无不折射出群众的憎恨与嘲弄。

因此,贪官的绰号具有检举揭发的功能。比如,市民称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为“推土机市长”、“季挖挖”。季建业从扬州调任南京,成为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后,南京、扬州两地坊间开始流传,“建业赴建邺(南京有个区叫做建邺区)、广陵(古时扬州称谓)转金陵(古时南京称谓)”。到南京后季建业又开始了新一轮城市发展建设。而其人最终栽在了大拆大建上。

政声民意绰号中。优秀党员干部,获得的往往是称号,虽是组织授予,但体现的却是群众的爱戴。比如“金牌调解员”李培斌、“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等。而落马官员,获得的多是“绰号”,虽是群众赐予,体现的却是群众的反感之情。群众给贪官取的这些绰号,一针见血,诙谐幽默,可以说是一封封揭露贪腐官员的举报信,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读懂这些绰号里包含的民意,去顺藤摸瓜,调查一下“绰号”背后的故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贪官的绰号亦是其腐败的信号,背后是群众反腐的声音,是人民对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是为官一任危害一方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如果官员毫不利人,一心利己,就会引起民情愤慨,据贪腐画像,恰如其分地取个绰号,被人民唾弃,也是咎由自取。

当官贪腐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芝麻官”千钧担。党把干部放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不是今朝有权在手,贪污腐化任由,争取赢得“优秀”称号,而不是腐败的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