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州委组织部)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甘孜实践,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我州紧紧抓住干部监督这个关键,细处入手、实处发力,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干部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步伐。 以学促知,把牢干部监督“方向盘”。州委始终把干部监督作为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以学对标、以学增智。专题召开常委会议,认真学习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我州干部监督面临的“五个尤为迫切”形势,把全州工作重点聚焦到干部日常监督,着力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聚焦到选人用人监督,着力在匡正选任风气上下功夫;聚焦到制度机制改革,着力在规范运行体系上下功夫,让全州干部监督工作任务更清、目标更明、责任更实。 把脉问诊,开出干部监督“处方笺”。把选人用人检查纳入州委巡察工作重点任务,派出5个工作组,分别对5县、7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对2部门进行延伸抽查,先后查阅干部档案671份,个别谈话85人,梳理4个大项15个小项具体问题。州委针对施策抓整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书面通报,教育各地各部门严守选人用人规矩;对问题相对集中的,要求分析原因、说明情况,并接受组织约谈;对问题特别突出的,立即开展专项调查,启动问责追责程序,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细化监督重点,结合甘孜实际,从5个方面破题立意、狠抓落实。 条分缕析,明晰干部监督“作战图”。组织召开全州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对党的十八以来干部监督工作进行再梳理,对干部监督工作重要意义进行再强调,对干部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再分析,明确规范选人用人工作4项任务,提出加大干部日常监督4点要求,阐述深化专项整治3项工作,指明提升举报查核水平4处关键,健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3大保障,做到一季一报告、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评议,真正让民族地区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掷地有声。 红脸出汗,打好干部监督“强心针”。组织开展干部监督理论知识现场测试,对全州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135名干部进行闭卷考试,重点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省委干部选任“1+5”文件、州委干部监督“5个办法”自主命题,以填空的方式测试干部对选任政策、程序、机制的知晓率和把握度。对不合格的应试对象,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提醒谈话,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更好的学习干部理论知识,规范干部选任程序,固化干部选任机制,以干部工作满意度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度。 让不流热汗的干部淌冷汗 ■于文 对于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的懒政干部,我们需要更多触及灵魂的督查问责,让“满脸通红、直淌冷汗”成为常态。 “红红脸,出出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组织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常态。这次被省委书记当面指出工作敷衍、作风漂浮的问题,对当地负责人来说,想必是戳中麻骨、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这是对懒政干部的一次训诫:对那些不辛辛苦苦为群众流热汗的人,就是要让他们直淌冷汗。 纪律抓得严、实起来之后,有些动机不纯的干部对工作缺乏动力,该负的责任不负,该干的事情不干。对此,李克强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对于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的懒政干部,我们需要更多触及灵魂的督查问责,让“满脸通红、直淌冷汗”成为常态。 一名称职的干部,要廉洁奉公,更要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在懒政干部学习班上指出,懒政干部就是干部中的“残次品”,对不起党和人民,应该回炉再造。这对舍不得流热汗的“孙连城式”干部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警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在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各方面更需要敢于担当、乐于干事的干部,发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官避事平生耻,看一个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清人郑板桥写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和肩上的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尽人民公仆之职。 对于缺乏担当的懒政干部,必须给予疾风暴雨的灵魂拷问。“红红脸,出出汗”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是提醒干部纠正错误,后面还有三种形态——“逐步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各级干部要打起精神来,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折不扣地去担当、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