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斌 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州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交汇处,境内地形高差悬殊、气候复杂多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发达,广泛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谷地及公路沿线,是全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和易发区,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隐蔽性强、突发性强、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加之地震灾害和近年来局部地方强降雨和各类极端气候的影响,诱发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频率将更大,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入汛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州遭受暴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受灾。为实现安全度汛,我州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防大灾,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将各项应对措施做实、做细,不断探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化“防减救”格局、着力提升受灾群众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雨绸缪防灾备灾 进入6月,我省东北部、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降雨天气让这些地区遭受了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6月24日,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高位垮塌。灾情发生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抢险救援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书记王东明、省政府省长尹力亲率救援救治力量赶赴现场,并作出指示批示: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突出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盆地东北部、攀西安宁河流域以及山洪地质灾害偏重的盆周山区等,进一步落实监测、巡查、预警和工程治理等措施;对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治的,要严格按照“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的原则,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安置,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转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