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康巴渠德合作社经理曲登说。 “岁数大了,没有文化也不会别的手艺,原来找不到事儿做,现在在村里放牛也可以挣钱,我很满足了。”贫困户邓珠泽绒话语间露出满脸的笑容。邓珠泽绒自己家有20头奶牛,加上村上合作社的30头奶牛统一由他放养,合作社一次性给付他2万元的年薪。 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诸多务工机会,将发展与扶贫相结合,最大限度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与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问题。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冻坡甲村的贫困对象巴玛俄杰和灯真其扎已考取B照驾驶证并找到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多登多吉在康定酒店当领班月收入2400元;郎珍被成都市地铁分局录取为辅警,月收入3200元;多吉洛日在县电力公司工作,月薪2800元。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了7名贫困人口的就业,合作社年收入10余万元。 抓住机遇,全村创业“当老板” 冻坡甲村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今年5月25日举办了第一届达玛花节,知道冻坡甲的人多了,来的人多了,给村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 为切实提升冻坡甲的旅游效应,村内建起了乡村精品酒店,房间内布置一应俱全,邀请成都师范学院的教授在农民夜校讲解旅游接待、景区介绍、购物饮食住宿等服务知识,鼓励村民解放思想。推出游客深度参与体验活动,并成立了村舞蹈队、村合唱队,指导村民走上旅游致富的路子。 “来村子旅游的人很多,现在不出门,我们都能赚钱。”村民卡拥笑容满面地表达着心中的喜悦。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了村上精品酒店的管理人员,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村上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大家的观念也在转变,都拧成了一股绳,借助乡村旅游发展机遇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由名不见经传到远近闻名的旅游藏寨,使得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许许多多像卡拥一样的村民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他们有的成为了村上精品酒店藏餐厨师、有的成为了房屋内饰雕刻师…… 农旅结合,富了百姓火了旅游 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冻坡甲的草莓产业和旅游发展擦出了亮丽的“火花”,草莓采摘成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游玩体验项目。 “暑假到了,许多游客带孩子来采摘草莓,草莓非常畅销。”合作社尝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甜头,准备扩大规模。 2017年,为了将村内农业结构调整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经过详细考察,村内发展了5亩高原草莓基地,并聘请成都兴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师唐全智长期蹲点指导草莓种植。“高原上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病害虫少,自然生长的草莓形状饱满,口感香甜,是真正的生态产品。”唐全智说。 无论是种植草莓还是养殖奶牛,都是将输血转化为造血,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旅为针,以农为线,穿针引线带动当地发展。在冻坡甲村,人们端起了旅游+产业这个饭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路欢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