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要闻.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7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发展谱新篇
——我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7-07-14

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7月初,省委书记王东明专程赴我州调研督导。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他强调,要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本报记者 邓安华

州委书记刘成鸣指出,要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着力构筑国家绿色生态屏障。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方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着力抓好红线、蓝天、碧水、治污、扩绿、保护、产业、治理、电网“九大工程”,进一步繁荣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彰显生态文化,努力建设美丽甘孜、生态甘孜。

我州地处“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资源大州、森林资源大州和生物多样性大州。水域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8.5%;全州林地面积691.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3.9%,是全省最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区;仅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就有38个,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9.6%;天然草原面积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46.5%。特殊的区位,广袤的森林、草地、湿地,使我州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质保障区,在整个长江流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我州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有力有序地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重大。

州委、州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全州上下紧紧扭住绿色经济这个重点、环境保护这个关键、生态文化这个根本、体制机制这个保障,不断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以生态保护为主线,紧紧围绕“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足功夫抓落实 砥砺奋进成效显

据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生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州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依法常年有效管护森林资源9052万亩;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0.3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47万亩。完成道路绿化(路种花)764.8公里、人工造林2.98万亩、飞播造林2.4万亩、森林抚育2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8.05万亩、防沙治沙4.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58余万株、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0.1万亩、湿地植被恢复1.75万亩。我州还成功申报了鲜水河大峡谷、沙鲁里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炉霍鲜水河、巴塘姊妹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理塘无量河等7个省级湿地公园,并举办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挂牌仪式。投入990万元用于森林公园禁止开发区项目建设,投入400万元用于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3.9%,森林蓄积量达到4.81亿立方米。

在炉霍县斯木乡吉绒村,一个个绿色有机蔬菜大棚座落在青山绿水间。(紧转第四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