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9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皮村”三“变” 勾勒百姓幸福生活图景
2017-09-08

(紧接第一版)他们主动拆院墙、卸大门、让田地、砍果树,全力配合工程项目进展实施。过去,党巴村“耍坝子”场地只有不到5亩的泥巴地,2家人共用1个帐篷,一遇下雨,泥泞混乱不堪;现在,村民自行投工投劳扩大整体面积、修建围墙看台、建设灯光篮球场、铺设生态植草砖、安装健身游乐设施,引来十里八乡赞不绝口、羡慕不已。

现如今,村里处处可见孩子和志愿者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的感党恩爱祖国、倡树文明新风、共庆民族团结、齐心脱贫奔康等主题的美好画卷。

村容村貌变美了

以前的党巴村用脏乱差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泥泞的村道,随处可见动物的排泄物,村民的院落随意堆放杂物,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能够毫不费力感受到党巴村作为全县数一数二“调皮村”的存在。

面对如此情景,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到40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引入中铁二局专业设计力量,开展“改圈、改厨、改厕、改水、改电和房屋美化、庭院硬化、村道亮化”建设,投入639万元进行电力升级改造,从根本上进行风貌改造,起底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藏区新村。

“以前大家无所事事,除了挖虫草和采松茸的时候,都喜欢在家喝酒打牌,现在不一样了,团省委帮我们修了一个共青文化广场,广场上可以打篮球、可以跳弦子、可以打乒乓,还有户外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现在全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广场上一起耍。”村民拉姆说。

增收渠道变多了

党巴村以前一直是靠天吃饭,老百姓只能靠种植传统玉米小麦、采挖虫草松茸、售卖苹果核桃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产业发展无从谈起。

“精准扶贫带给我们最大的实惠就是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支书邓珠次仁说,各级部门帮扶党巴村以来,一项项惠农利民的大好项目不断落地,巨大的变化改变了老百姓原来的生活。

由于思想观念的封闭老旧、对新型农业产业没有丝毫概念,任凭驻村工作组讲的口若悬河,村民们仍然觉得不过是几个“小年轻”在纸上谈兵,根本不肯把自家田地拿出来试点新型农业产业。

“自从我们几家试种雪菊,喜获丰收,收入明显增加后,全村都轰动了,大家都相信只要选对项目,辛勤耕作,是可以让腰包鼓起来的。”村民扎西高兴地说,现在的党巴村不一样了,村民都勇于尝试新的种植项目。

这一年多来,党巴村先后成立了德吉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蔬菜基地生产队、生猪养殖互助社、高原雪菊脱贫组等各类小型生产联合组织,各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产业项目也在踊跃申报施行中。大家都积极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在各级部门的帮扶和支持下,老百姓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