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康巴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新闻

第04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手机鸦片论”的危害
2017-10-13

■欧阳美书

近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新闻,河南某中学收缴学生手机,用水桶淹用锤子砸。有资深评论人士反对这种做法,写了一篇《用锤子砸手机的学校,是锤子学校》,立即引发该人士的粉丝大哗,有人质问“老师,你以前的评论都好,为何此文如此偏颇?”更有人把手机等同于鸦片,说林则徐当年虎门销烟,是不是该叫“锤子林则徐?”显然,正反双方都很固执己见,貌似公婆皆有理。

对于上课玩手机,笔者亦主张从严镇压,因为它对课堂秩序的影响实在太大。笔者一直以为:你拥有不学习的权利,但你没有影响他人学习的权利!上课玩手机,看小说,丢纸条,交头接耳等,皆属于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必须从严治理。但是,笔者也赞同“锤子学校”的定义,因为用锤砸,显得野蛮了点点,粗暴了点点,真的有损学校的形象,虽然学校辩解说“家长同意”,但如果真有家长由此向法院起诉,学校可能会陷入尴尬狼狈。

其实面对学生玩手机,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可以采用:把学生的手机收上来,直接锁进保险柜即可,直到学生毕业时再还给学生!学生玩一个手机就收一个,只要你有钱,敢买一百个手机,我就收一百个手机,到毕业时,我收了你多少手机就退还你多少手机!我不砸你的手机,我也不过度解读你玩手机行为的恶啊什么的,你现在处于中二病状态,年轻不懂事,我讲道理你不听,所以我得强制管理。如果你有意见,请你的家长过来交流。

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简单了一点,但却能显示学校的韧性,对其教育理念的坚持。笔者这个建议,并不是无聊突发奇想,而是有法理依据的。这就是“未成年学生不能正确辨识相关行为的危害,学校有权帮助规训校正。”有人认为学校砸手机是正确的,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笔者并不认同,这应该是“气愤状态下的”办法,如果冷静而理智一些,其实能找到更好的办法的。但有人把手机等同于鸦片,甚至认为销毁鸦片是正确的,因此销毁手机也是正确的,这就更是犯了不左就右的简单化错误了。

说真的,该学校的“砸”手机,以及有社会人士认为“该砸”的言论,让笔者内心充满着恐慌,因为它就是“打砸抢”行为的思想源头啊!如果今天赞同学校砸手机,因为玩手机的学生影响了学校制度的执行,那么明天是否会赞同把违规违法违纪,或不听从某个规定而出现的人员与行为一律都“砸”了呢?

虽然说手机如鸦片,只是个别人的观点,但“手机鸦片论”却颇有市场,从学校对学生玩手机严阵以待、气急败坏来看,很多学校虽然没明确说手机如鸦片,但潜意识却是按照这个标准做的。

手机是鸦片吗?笔者想起七十年代流行于学校的“手抄本”,以及后来的奇装异服、迪斯科、街舞、电玩游戏厅,哪一类现象出现最初,大多数学校不是都如临大敌?而后来的情形又如何呢,现在学校里已经有了专门的时装表演队,国际上还有电玩竞技比赛,至于唱歌跳舞喜欢玩乐等“不务正业”的,被当时的教师“深恶痛绝”的行为,现在不都成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数据支撑?

“手机鸦片论”的出现或其潜在的市场,足以说明一点,那就是学校部门在心态上是保守的,他们喜欢按照既定的路线图对学生进行规培,而害怕、恐惧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不可控因素,对但凡要抢占教师教学时间、管理效果的行为与工具,有如旧时代的中国一样,一律将其斥之为“奇技淫巧”,甚至上升到祖宗大业、不忠不孝的高度。

学校治理手机,不能只看到手机的危害,也不能就手机论手机,应该跳出手机,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待手机这一技术形式。譬如,学校的教学、活动、管理等,能否通过手机进行;譬如在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区域,能否采取无线信号屏蔽的形式杜绝学生玩手机?另外,为了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以及道德压力,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应该对手机问题进行调研,并出台各级各类学校分级管理手机的相关规定。

无论怎样,笔者都不相信,若大的一个国家,数千万教育工作者,竟然连一个小小的手机都管理不好,这实在是太不应该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