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抱团取暖发展产业 破解牲畜出栏“瓶颈”
我州培育集体牧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
2017-12-07

●狠抓主体培育实现抱团发展

●狠抓基础建设增添发展后劲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牧业效益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年来,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牧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州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培育壮大集体牧场,破解牲畜出栏难的“瓶颈”制约,助推产业扶贫。

狠抓主体培育,实现抱团发展。集体牧场是整合“人、草、畜”资源要素,在政府引导、牧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股份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形式,是牧区脱贫奔康和破解当前牧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我州以基层组织领办,财政扶持为保障,专业合作社主体实施,牧户以草畜资源(资金)入股,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的发展思路,采取“基层组织+集体牧场+农业企业+营销组织”的经营模式,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集体牧场建设。2014年以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牧区改革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理塘、甘孜、石渠等县积极探索集体牧场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目前全州建成集体牧场59个,其中:理塘县13个、甘孜县41个、石渠县5个。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基层组织强化管理、合作社主体实施,牧民广泛参与的牧区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狠抓基础建设,增添发展后劲。针对牧区畜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在集体牧场建设中,州县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大力扶持,整合产业扶贫、现代畜牧业发展、草牧业试点、退牧还草等资金近5000万元,重点支持集体牧场开展牲畜暖棚、围栏割草地、贮草棚、敞圈、巷道圈、青贮窖、(紧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