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别报道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分两个阶段?
2017-12-19

■陈志强

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跃升,两者既紧密衔接又环环相扣,既明确任务又指明路径,体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启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所不同,自然规律往往从有序走向无序,社会规律往往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之所以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级社会走向高级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理想追求和目标引领。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目标和战略安排。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经极不平凡的五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目标中,都针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目标要求,与以往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没有再提GDP翻番目标。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所以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我们要的是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切实可行的。根据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之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按照从2021年到2035年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测算,到2035年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90万亿元,约合43.6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0.6万元,约合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

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我们描摹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人图景,为我们标注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