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每周时评·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新闻

第04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风病”不能坐等媒体把脉
2017-12-21

■盛飞

年底将至,各地各部门不得不一边应接不暇地准备各种检查验收、汇总报表、总结报告,一边却“哑巴吃黄连”似的有苦难言。也正式因为“四风”问题反弹的严重性、普遍性、复杂性,各路媒体在深入基层中发现了这些现象,也正是因为媒体的客观报道和果敢曝光,才掀起了从上至下的新一轮作风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的最新指示就像一场“及时雨”,在年终岁末、各种形式主义纷至沓来的时候提出作风建设新要求,广大基层干部拍手叫好,有效地遏制了各种歪风邪气的滋生蔓延。连日来,那些早已部署好的督促检查不得不整合推进,那些总结报告、表表册册能减则减、能省则省,笔者身边的干部明显感觉到轻松多了,不用再熬夜加班写材料、组卷宗、填报表了,而是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年终各项民生工程的收尾工作。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源于新华社的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之前,很多媒体就基层面对的“四风”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媒体的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由此得到充分凸显。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媒体的披露曝光,基层的现状定然是苦不堪言。在为媒体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风之“病”难道只能坐等媒体来“把脉”?人的身体感到不适了,就要去医院找医生把脉看病,机关作风出了问题,谁来把脉治疗呢?或许,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执纪监察部门。

需要提及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很多程度上反映在领导干部身上和上级职能部门,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口径:为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如此一来,执纪监察部门怎能对一个“为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的领导和部门问责?所以,只能靠媒体,并且只有媒体才能把“作风病”把得准、把得深、把得透。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度依赖媒体“把脉”“治病”也属于懒政怠政。

笔者认为,“作风病”长期潜伏且无人问津的根子在于没有建立从下至上的评价监督机制,任何工作都是从上到下,不管是项目、资金还是目标考核,只有上级考核下级,而没有下级评价监督上级,一怕得罪上级,被扣上“拒不执行”的帽子,二怕被边缘化,以后想要争取项目资金就难了。综合种种利弊考量,“打掉牙齿也要吞到肚子里”,这就让某些上级部门恃无恐、有增无减地“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作风病”虽然“病”在上级部门,但却“痛”在基层,笔者认为,有“病”就要治,有“痛”就要说。把脉“病症”不能坐等媒体,基层也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所体现,要敢于对那些明显的突出的“四风”问题说“不”。年终岁末,各项工作都会迎来“大考”,何不让基层也来“考考”上级部门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