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康巴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报道

第03版
专题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照片与 一代人的命运
2017-12-23

■欧阳美书

寒潮期间,有一个让人温暖的消息:希望工程代言人、现年34岁的“大眼睛”苏明娟于近日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正当笔者为这则消息欢呼之时,却又传来苏明娟的当选是“兼职”,与群团组织改革有关。对此,笔者真心略有失落,如果苏明娟这位贫寒子女能以34岁的年龄晋升“副厅”,这岂不是更能说明问题么。

不断刷屏的网络评论数不胜数,有两条颇有意思,一条是“34岁就官至副厅了?”表现出人们对此的不可思议,所以权威媒体忙着出来辟谣,说重要的不是“团省委副书记”几个字,而是这几个字后面有个括号,括号里有两个字“兼职”。另一条也见诸于权威媒体,也是一句话:“一张照片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这条评论还被5247次点赞推到了沙发位置。

点赞这条评论的人,其心态大体也是可以猜测的。不就是当年被记者偶然拍下了一张照片么,这“命运”真的很好啊!可能还有人思索着,为什么当年记者不来拍俺呢?

所以权威媒体为了淡化苏明娟“当选”的负面影响,一再解释苏明娟的“兼职”,不仅没有行政级别,还没工资!说实话,对这样的解释,笔者也不看好。干了活儿,没有工资,这算啥事呢?把某人安排到某个位置,说明某人拥有相应的能力、水平或号召力,她干了活儿,理当有一份报酬,唯有按劳取酬的社会机制,才能良性发展。但权威媒体接下来的解释,才真正的挠到了笔者的痒点:“你只看到‘团省委副书记’,却不了解这项‘工程’有多伟大!”

是的,这项工程非常伟大。截至2016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29.5亿元,资助学生553.6万人,援建希望小学19388所。而苏明娟,正是这累计553.6万人中的一员,同时她也用自己的“形象”、行动回报着社会回报着“希望工程”。上大学时,她就要求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工作后每年会花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

有网友对此看得很准,一千元虽然不多,难得是坚持不断、年年如此,从苏明娟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十余年了。苏明娟既是受希望工程“恩惠”长大的孩子,同时也在用她的行动全方位地服务着社会,并取得了卓越的效果。所以在笔者看来,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应该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名实相符,她的当选,或者说并非兼职而是副厅实职的当选,都应该是社会正能量的一种体现。

近年,网络上有一种“阶层固化”言论,大意是如果你处于贫寒底层,大体上是很少机会提升自己的层级的,因为你永远也没有各类“二代”的基础扎实、资源丰富,甚至在幼儿园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输掉了。基于此,所以笔者认为“大眼睛”苏明娟的成功就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反证,哪怕贫寒如苏明娟这样的女孩,也同样能够“咸鱼翻身”,那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至少不需要社会救助的孩子,难道还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事实上,贫寒子弟通过自己的奋斗而走向人生更高境界的事例多得数不胜数,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出生于农村家庭,如果他们当年不努力也极可能在农村终老一生。媒体或社会的责任,应该多挖掘这些平凡而成功的事迹,特别是曾受过“希望工程捐助”的一代人的事迹,让社会多一些真正的通过刻苦钻研、诚实劳动、辛苦工作而成功的正面形象,以此引领一代人的心灵。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大眼睛”,她让很多人看到了当年中国的现实,从而为贫寒子弟捐出了角角分分的零花钱;她同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希望工程”捐助的近2万所小学,正在发挥着巨大的基础教育作用,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少年从“希望小学”里进进出出,而最先受希望工程帮助的一代人,已经成了时代的栋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