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新闻

第04版
权威解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在大渡河畔的家园梦
2018-01-22

■唐闯

2017年10月,全中国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大渡河。站在即将修建完成的雅康高速大渡河兴康特大桥上,中央电视台记者向全世界宣告,甘孜藏族自治州从此将结束没有高速路的历史,走上一条超速发展之路。

从雅康高速修建开始,在筑路工地上的爆破声、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大渡河畔的泸定人开始明白:曾经靠着道路交通优势,在路边摆点水果摊摊,开个小饭馆的求生方式是追不上时代的步子了。只有大胆梦想,勇敢追梦,才有未来。

大渡河畔的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怀揣家园梦,他们开始了新的尝试。

樱桃“红”了(上)

就在大多数泸定人对传统的种植业失去信心的时候,泸定县杵坭乡的红樱桃却意外地“红”了。追溯历史,杵坭人种樱桃也属“无心插柳”。

“两沟加一岗,不出癞子出和尚。”这是至今仍流传在杵坭人记忆深处的一句歌谣。过去,杵坭乡又被称为“水打坝”,泥石流、洪水是这片土地的常客。

据《泸定县志》记载,旧时,杵坭乡是茶马互市一条通道,但清代以后,瓦斯沟道凿通后,该乡逐渐背僻,过河靠船渡,出门靠步行,货运全靠人力背运,是名副其实的“死角”:

别人不想来,自己出不去。较之其他乡镇,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直至1985年,德威至杵坭公路修通,交通状况有所缓解。

据泸定县林业局退休职工、杵坭山歌传承人吴全清回忆,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为了控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搞活杵坭乡经济,早日帮助村民致富,在自愿的基础上,县林业局组织了30多户村民开辟了上百亩土地,修筑高坎果园,种下了樱桃、桃子、葡萄等经济果木。

这些果木逐渐给村民们带来了回报。试种经济果木第一年,果香扑鼻,累累果实收获之际,杵坭人贩卖樱桃的收入累计每天可达到800元。尝到甜头的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樱桃。到了2008年、2009年、2010年,从成都等地赶来收购杵坭樱桃的车辆一天之内多达10多辆。

就在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的时候,代表着生命与活力的绿色也一点点覆盖了这片土地上单调的色彩。

可尝到甜头的杵坭乡村民们,却停下栽种生态经济果木的步子。乡党委书记高健和乡干部不断上门做工作,说服乡亲们继续栽种樱桃等生态经济果木,扩大种植面,但收效甚微。

杵坭乡的樱桃时间持续三个月,这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可问题就在于,樱桃是典型的季节性水果,看天出收成。只要开春气候好,光照充足,樱桃树就是摇钱树。一旦气候变化,开春来一场大霜冻,樱桃树就是赔钱树。

村民可以早起晚睡,除草施肥,一天围着樱桃树转圈圈。可他们却管不了天老爷,这位“总管”想下大雨,你只能拿伞出门;它要来一场大旱,你只能望天兴叹;它要下大雪,起霜冻,你只能躲在家里烤火。土地要看天说话,村民要靠地吃饭。一次气候变化,村民就要打退堂鼓,改种其它作物。

按传统的方式是不行了,要想点新办法。否则,“两沟加一岗,不出癞子出和尚。”的历史又要成为现实。

河对面,一波波的骑游客、自驾游的旅客,在318线上日见增多,可沿路老乡也没捡到多大便宜。卖水果小打小闹挣的钱和预想的有不少差距。自从2000年,二郎山隧道通车,路程及行车时间缩短,来往车辆一闪而过。往日要停下来的过路客,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过路客。靠路吃饭,靠土地吃饭,已经靠不住了。更何况,杵坭乡原本就不在318线上,河对面都找不到办法,这里的村民又能做些什么?

乡干部们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樱桃树上想办法。乡干部的理由如下:泸定县平均海拔1321米,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79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每年4至6月,整个泸定县河谷平坝、低山扇地、高山、高半山地区的红樱桃陆续成熟,接连上市,而杵坭乡则集中体现了泸定县的上述优势。

杵坭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红樱桃的生长。这里的红樱桃光洁艳丽、鲜润多汁、甜酸适口、宛如珍珠玛瑙,小巧玲珑、颗颗匀圆、粒粒红艳,不仅外观诱人,而且营养价值丰富,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

如果能够把樱桃和旅游结合起来,把河对面的游客吸引过来,两者结合,是否可以解决传统的靠天吃饭问题?尽管有些朦胧,可思路就这样一点点打开了。乡干部们向村民征求意见,又外出考察,回来后又向县上汇报。县领导发了话:先搞起来再说。

2010年,泸定县杵坭乡被中国果蔬协会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并成功申报“中国红樱桃地理标志”。接着,在乡政府的引导下,几个胆子大的村民先开了农家乐。大部分村民保持观望,还是想看一看再说。

2011年,县上总共投资2000多万改善交通、水利、电力条件及农村居住条件。接着,利用周内外媒体平台,泸定县举办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的消息发了出去。能做的都做了,乡干部和村民都在焦急等待着。

樱桃节如期开幕,游客买樱桃,吃樱桃,杵坭乡的农家乐却未能如预计的那般留住更多的人。雷元强和几个率先吃螃蟹、开农家乐的村民开始怀疑:这条路是不是可行?农家乐还能不能开下去?

樱桃节刚刚开了个头,却又被怀疑的情绪笼罩。村上开会,乡上开会,县上领导也下来调研。几天下来,大家各抒己见,发现问题在于:农家乐特色不够;村民受制于资金,有想法也办不了事。最终,县上领导、乡上干部、村民一致认定:开弓没有回头箭,樱桃节要继续办下去。

县上和乡上加大政策支持以及直接经济补助。村民有了支持,干劲又起来了。从2011年到2017年,樱桃节就这样连续办了7届。红樱桃节,逐渐成为了泸定县进行招商引资,推动农业合作和旅游发展的平台。

根据泸定县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该县在田坝、杵坭、冷碛、兴隆、烹坝等乡镇建成樱桃标准化种植基地3000余亩,每年全县樱桃产量达到100余万斤,农民实现直接收入600余万元。

同时,依托产业发展,泸定县培育发展农家乐,缓解就业压力。仅2013年樱桃节期间,泸定接待旅客2.8万人次,户年均收入达到5万余元;2014年仅在4月19、20日两天,泸定吸引周边游客约8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万元。

去年4月,从县城到杵坭乡的部分道路正在重新铺设。到达杵坭乡,“中国红樱桃之乡”几个醒目的大字出现在显眼的位置,为配合这醒目的称号,作为该乡的一大标志,用水泥浇筑的两个硕大的红樱桃同样醒目地伫立在村口。

站在村口眺望,樱桃树和各种果木把杵坭乡包裹起来,一栋栋新建的小楼在层层的绿色之中零零星星探出头来。从村口一路往里走,随处可见农家乐的招牌,硬化路也从主道上分出许多小路通到了各家各户。时不时,摩托车从路上疾驰而过,坐在车上的老乡往往背着背篓,背篓里装满了樱桃。

当日头翻到正午时分,晴朗的天空不见一丝云朵,人们纷纷来到樱桃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品樱桃。有的索性玩起了自拍。一辆辆小轿车停在干净的水泥路上,农家乐里早已聚集了很多人,人们聊天、喝茶、打牌,一派休闲气象。大路上,杵坭的老乡在路边支起了摊子,叫卖自家的樱桃,不少前来游玩的人手提樱桃,沉甸甸地走在路上。

现在,杵坭乡农家乐已经发展到18家。在杵坭乡,遇到了几个内地来的游客,便和他们攀谈了起来。来自河南的刘亮原听说本地的“樱桃节”开幕,他便过来看看。他说,泸定的空气很好,是山青水秀的地方,很适合人居住。在短暂停留的时间里,他喝了本地酿制但还未推向市场的樱桃酒,连说不错。

来自攀枝花的向胜利夫妇则被当天展览的岚安刺绣吸引,称赞其手工特色独一无二。来自北京的三位女游客则告诉记者,清新的空气、满山满村的翠绿让她们体验到了大都市没有的自然风情。

当天,在几家生意较好的农家乐,入住或者前来游玩的大部分游客,均以甘孜州州内的游客为主体。尽管内地游客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杵坭乡樱桃节人流量依然居高不下,有增无减。

与此同时,另一件事也在杵坭乡流传开了。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