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题新闻

第03版
专题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2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泸甘一家亲 协力绘美景
——泸州对口援建我州速写
2018-02-01

2017年12月,中国(泸州)第二届农博会在泸州举行,我州乡城县7家企业携松茸、虫草、牦牛肉、藏鸡蛋等80余种藏区特产参展,成功开拓内地市场。这既是泸州市牵线搭桥的结果,又是泸州市倾情倾力开展对口援建、多措并举助力我州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

2012年起,泸州市对口援建我州乡城、稻城两县。六年来,泸州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两县全方位帮扶,对两县民生改善、基建提升、产业发展、人才培育起到了极大作用,为我州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用赤诚的援建情怀、优异的援建成果,筑起了泸甘两地、汉藏民族的深厚情谊。

■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全面惠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感

卡心坝子地处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海拔2780米,是该村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的地带。2012年10月前,这里还是一处仅供当地村民放牛、牧马的荒地。如今,3列31座白色藏房在这里整齐坐落。藏房院坝内,晒着太阳逗孙子的藏族阿婆满脸笑容,幸福满满;藏房四周,太阳能路灯和水泥硬化路,格外引人注目;住房不远处,一棵棵核桃、苹果树苗正安然地汲取着阳光的能量。

卡心坝子由一片荒地变成一方乐土,正是泸州援建实施的热斗村整村搬迁工程的结果。

热斗村村民原本聚居在海拔3700米的空打山上。由于山高路远、资源匮乏、气候寒冷,村里人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还时常提心吊胆地担心地质灾害带来的威胁。泸州市对口援建乡城后,决定帮助乡城县委、政府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广泛的民情调查,泸州和乡城达成了共识——对热斗村进行整村扶贫搬迁。几年来,热斗村整村扶贫搬迁项目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累计建成住房及附属设施9000平方米,安置31户、159人,改造中低田200亩,修建排水渠道3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可蓄水4000立方米。

“从山上搬下来,是我们几代人的愿望,现在实现了,感谢泸州的亲人!”“以前住在山上,缺水、缺地、出门也不方便,现在这里啥都不缺,还修了水泥路,做梦都没有想到。”“卡心坝子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花生、核桃、苹果,三年就能挂果,到那时候,风景好还有不错的收入呢!”……说起整村搬迁带来的新生活,热斗村的干部群众感慨万千。

热斗村的变迁,只是泸州市千方百计支持我州民生发展、多措并举增进我州民生福祉的冰山一角。

泸州市始终以民生帮扶为主线,大力帮助我州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乡城、稻城两县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六年来,泸州市围绕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和推进产业就业帮扶、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加强智力援助等六项重点任务,用实在的援建行动,普惠我州民生。六年里,泸州市帮助我州1415户贫困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1110余名贫困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帮助6000余名贫困群众减轻就医负担,5804人实现了安全饮水,支持我州建设了12所卫生院(卫生室)、14所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147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及桥梁1座。

大力育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大家加把劲,在大雪封山前把路铺好,后面的工作就好办了。”2017年11月16日,在稻城县巨龙乡然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新村”施工现场,驻村施工项目监管人甘志强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边叮嘱忙碌的工友。

据甘志强介绍,然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新村项目由泸州市对口援建实施。项目计划投入专项经费3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00多万元。

(紧转第四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