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年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2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定地震灾后重建3周年 震中新村生活像花儿一样
2018-02-25
康定市塔公地震灾区喜迎新年。 本报记者 马建华 摄

■徐登林

“听了你的介绍,感觉这东西是很好,但我们没有种植技术也没有卖产品的能力,这咋解决?”2月18日是大年初三,在康定市塔公镇夺拉嘎姆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泽仁邓珠踏雪来到村民阿东家,征求今年发展油牡丹产业的事,当阿东表示支持这一新兴产业同时提出自己的担心时,泽仁邓珠表示,技术和市场都由企业和合作社负责。

2014年11月22日傍晚,康定市发生6.3级地震,震中就在塔公镇夺拉嘎姆村。“当时我在牧场放牛,感觉草地抖动得十分厉害,把牛安置好后,立刻骑马向家里飞奔。”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情景,阿东激动地说,当时最怕家人出问题。

2个小时后,阿东赶回家里。“首先看到在家的大女儿及其两个孩子没事,已经在政府的组织下搭棉帐篷,只是家里的房子二楼已经垮塌。”阿东说,他们一家人先在临时帐篷里生活,后来又搬到自家位于远牧点的一个简易木房里生活。

地震造成夺拉嘎姆牧民房倒塌8户,严重受损48户,其他受灾35户。“根据自愿原则,夺拉嘎姆村房屋倒塌和严重受损的群众有32户同意集中建房。”泽仁邓珠介绍,夺拉嘎姆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从2015年5月开建,当年9月全部竣工。

“我们家是2015年年底前从远牧点简易房搬进了地震新村。”阿东向记者介绍,144平方米的新房楼上楼下共有7间房,客厅、卧室、厨房等基本功能房都很宽大漂亮,这些房子都是按8度设防标准建设,所以现在住在里面晚上睡觉特别踏实。

记者在夺拉嘎姆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看见,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震新村,同时也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木雅藏乡,32幢富有木雅藏族风格的别墅式房屋相对独立,棋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太阳能路灯虽然挂着残雪,但一到晚上照得安置点到处透亮,村民活动中心、学校等配套建筑气势宏大,功能设备应有尽有。

“仅仅住上好房子还不能让震后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泽仁邓珠说,为了发展产业,康定市委、市政府把夺拉嘎姆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纳入康定—塔公—新都桥旅游环线统一规划,从2015年开始在这里打造民宿接待和牧区文化生活体验游基地。

记者在安置点采访时,恰逢阿东家正在喜气洋洋欢度春节和藏历新年。“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在今年脱贫,政府支持我家腾出楼上三间房来搞民居接待。”阿东说,自己一家人以后住楼下就够了。

作为塔公镇产业调整的大手笔,今年,该镇计划以去年开始试点的下马龙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包括夺拉嘎姆村在内的4个村联合组建康定市康庆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村种植1万亩油牡丹。

“油牡丹的花可观赏、籽可炼油,如果一切顺利,平均每亩的纯收入可达500元,一个村就有500万元的收入。”负责塔公镇油牡丹种植技术保障和市场开发的四川省康庆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波介绍。

“我以后可以到油牡丹种植基地去打工、学习技术。”谈到新产业给村子带来的变化,阿东说,油牡丹会让草原更加漂亮,牧民的生活也会像花儿一样越过越美。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10月,康定市“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152个项目,完工134个,完工率88.16%;完成投资22.12亿元,完成投资率90.92%。“出于民生优先考虑,9739套农房维修加固、1798套农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康定市委书记邓立军表示,按照产村相融目标,5个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全部配套了适合当地村牧民和社区居民的主打产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