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8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劳的人最幸福
2018-08-14
阿青呷正在为茄子梳叶。

她双颊瘦成了皮包骨头,双手长满了厚厚的茧,却始终双目有神、面露微笑……。记者第一次见到乡城县青麦乡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阿青呷时,很不明白早已过上小康生活的她为何要跑到荒郊野岭开养殖场。直到她对记者说出那句“勤劳的人最幸福”后,记者才明白她为什么终日起早贪黑、不停忙碌,却还乐在其中、精神抖擞。而在听完阿青呷十多年来几经曲折却初心不改的创业故事之后,记者对她更加刮目相看”。

◎谢臣仁 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文/图

学种菜 首战告捷

阿青呷出生在乡城县洞松乡牛农村,这里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地质破碎而贫穷落后,村里人长期依靠政策性补助勉强过日。阿青呷则生活在该村最穷一个单亲家庭,家里5个兄妹全靠母亲1人养活。

从小的穷苦生活磨练了阿青呷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激发了她改善生活的愿望。13岁那年,阿青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前往资阳帮亲戚照顾小孩一直到21岁,与资阳人谢少军结为夫妻;在资阳生活的8年时光,让阿青呷明白了“只要肯努力,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婚后,阿青呷夫妇先后到成都、重庆、绵阳、昆明等地打工。2000年初,正在昆明某酒店打工的阿青呷认识了本地种菜的王大哥夫妇;得知对方收入比自己高出几倍还有时间照顾孩子,阿青呷萌生了向其学习种菜技术回乡创业的想法。说服爱人之后,阿青呷辞掉酒店的工作,到王大哥的蔬菜基地当学徒。

她在基地学了一年,从培土、撒种、育苗、管理。2001年春天,阿青呷夫妇带着大女儿回到家乡,在县城旁边租了几亩地准备种菜。那时乡城本地人并没有大面积种菜的习惯和经验,所以亲友得知她要租地种菜后,都认为她疯了,把这几年的积蓄拿出来做一件不切实际和不体面的事;面对大家的怀疑,她没做任何解释。因乡城气候适宜,阿青呷的第一批蔬菜顺利上市,并凭着较高的性价比受到了顾客青睐。“首战告捷”后,阿青呷逐步丰富了菜品种类、扩大了种菜面积,阿青呷夫妇在当地成了种植大户,当地人找她学技术她倾囊相助、要菜苗她从不吝啬。2006年,阿青呷又把蔬菜基地转到该县的青德镇,并用种菜赚的钱在镇上买了一栋房子。两年后,因为青德镇推广种植葡萄,她租用的地也种植了葡萄,恰巧此时洞松乡牛农村开始易地搬迁至青麦乡,阿青呷毅然决定将蔬菜基地移到青麦乡新村。

来到青麦乡新村后,阿青呷进一步丰富菜品种类,将蔬菜基地扩展到20亩并在当地请务工人员。2012年,阿青呷作为优秀创业者被评为州级劳模和州级三八红旗手。

转方向 发展养殖业

2013年,阿青呷看到市场趋势的变化,她便进行市场转型。她回忆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大量的外地蔬菜运到了乡城,当地许多农户也在脱贫攻坚政策帮扶下,建起了蔬菜大棚,这样下去市场就会供大于求。”为了减少蔬菜浪费、节约种菜成本,阿青呷走起了种养融合的路子,养了几头猪和几十只鸡来消耗蔬菜的残叶及滞销的蔬菜,猪粪、鸡粪在池里发酵,做成农家肥种菜。2016年,随着政府对养殖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阿青呷发现乳畜制品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于是将产业重心转向养殖业。恰好,当时青麦乡新村要树“党员致富带头人”,她便毛遂自荐,并顺利通过条件审核被评为“党员致富带头人”,获得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

决定拓展养殖业后,阿青呷首先考虑的就是基地选址问题。经过连续几天的实地勘察,她发现牛农村虽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但境内山高林密、牧草丰富且无人居住无污染源,恰好是一个天然养殖场。随后,阿青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牛农村建立一个养殖场,在青麦乡新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则由丈夫负责打理,由她负责打理养殖场。

去年9月,阿青呷在牛农村建起了几间移动板房和一些圈舍办起了养殖场。通过努力,阿青呷的养殖场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养殖场内已有60多只鸡、50多头奶牛、10多头牦牛、20多头藏香猪、100多只山羊和100多只绵羊。

由于所有牲畜都是自由放养,所以阿青呷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上山下河;为了节约成本,她还在养殖场旁种了两亩地。当记者问到“你为何明明可以过上舒坦的生活,却要让自己承担繁重的劳动?”阿青呷一脸笑容地说:“我觉得勤劳的人最幸福,正是因为我和爱人勤劳苦干,生活才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才有能力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在阿青呷的带头下,青麦乡新村的两户贫困户也种起了蔬菜,“靠双手创造幸福”也成了当地人的共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