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活在康巴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8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坡这个地名
2018-08-24

◎扎西尼玛

江坡的汉语译写应该是佳牟,意思是铁矿上面的村庄,铁矿就在村庄的基座里面。村民们认为矿脉是从神山窘格尼发源而来的。窘格尼是江坡最大的山神,据说威力很大。1970年代,内地来了很多地质队的人,穿着有数不清的口袋的衣服,手里拿着锤子,从江边在颜色各异的石头上敲敲打打,一直敲打到说金牧场。他们当中的一个小伙子有一天在窘格尼神山里遇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老头子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主动跟小伙子打招呼,还和小伙子交朋友,请小伙子到他家里坐客。小伙子因为有工作在身婉言谢绝。两人约定小伙子第二天中午到老头子家里喝酥油茶。第二天,小伙子因为有什么事情没去成。第三天去找老头子的时候,不要说见到老头子的人影,就连老头子告诉他的位置上根本没有什么房子。当天晚上,小伙子莫名其妙地从被窝里失踪了。村民们没人猜测这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到底去了那里,认为哪个老头子肯定是窘格尼变化的。在当地没人敢动窘格尼神山的一草一木,开田种地,放牧牛羊。山神的领地是不可侵犯的。人们认为日子过得紧一点不怕,主要是要把神山伺候好,伺候得好可以得到神山的荫庇。比如,家里需要用钱而手头紧,或者想做生意而本钱不够,就可以向窘格尼借去,只要按照约定的还款日期送还,家境窘迫的可以度过难关,做生意的可以赚而不亏。日升月落,寒来暑望,江坡的祖祖辈辈怀着对神山的感恩,在铁矿之上向山神借地,种青稞、种麦子、种各种豆子。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桃树、核桃树、梨树、石榴树、黄果树、苹果树,三月开花,五月结果,九月成熟。本身能够出生在粮丰果茂的地方,已经是很大的福报了。

江坡这个地方从小耳熟能详,因为江坡的歌舞才能很出名。1980年代,江坡村民自发组织了一支演出队,每逢地方上举办重大活动,就被请来登台献艺。江坡村的演出队能够红红火火,得益于有当地艺人的培养。昂翁尼玛和尺亮是闻名四方的民间艺人,前者是迪庆州著名的民间舞蹈家,后者是很牛逼的弦子手。两人应德钦县文化馆之邀到省会昆明和各地州,还到西藏昌都、四川甘孜演出过,给家乡争来了很多荣誉。江坡人有着天生的文艺天赋,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视察德钦,在汇报文艺晚会上,12岁的丹珍拉措一首高亢嘹亮的山歌,艺惊四座。2005年开始,德钦草根组织卡瓦格博文化社在江坡实施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举办弦子歌舞和弦子器乐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20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第一期培训班参加的有差不多30人,有3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学习弦子演奏,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江坡人也是提到自己的家乡,显得精神百倍,豪气十足。比如德钦县第一个女大学生小永宗就是江坡人。小永宗在白玛雪山自然保护局工作的二弟肖林(昂翁此称),也是本土优秀的林业科学工作者,他与龙勇诚、奚志农、美国人老柯研究过滇金丝猴。在考察滇金丝猴时拍到滇金丝猴全家福,被灵长类研究界视作珍品;小永宗的四弟肖马(此里尼玛),和朋友斯郎伦布共同发起创办了迪庆州第一个旨在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的非盈利组织卡瓦格博文化社。江坡村兴办教育的风气在德钦十分出名,全村通过读书参加工作的有300多人,不少人还在担任政府部门负责人,出过一个州长和一个县长。

2005年7月的一个晴天,我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德钦田野办公室的项目助理张柯驱车前往江坡村做神山调查。越野车沿澜沧江前行一段时间后,到214线51大桥边便仰头往山上的毛路爬去。这条土路刚新修不久,路面窄,坡度大,沿途植被极稀疏。其实这面山体是完全裸露的,没有阴凉,只觉热浪裹身,焦土的腥味充塞鼻腔。车子昏头胀脑的转了十来个弯道后进村了。村庄就在缓坡台地上,田野里玉米禾一片墨绿,苹果、核桃、石榴、青梨等果树满缀果实,土掌藏房掩隐在浓荫之中。

本来想先找到村委会主任李春,因为我们是熟人,更重要的是要向他要到政府统计的江坡全村的社会经济数据。我试着给他打手机,可李春已经去了昆明,才走几天,要十多天才能回来。我后悔没有提前和他联系,如果有他在,就可以请他帮忙,不知可以省多少事。出发的时候,我还大大咧咧拍胸脯对张柯夸口,到江坡可以找李春,幸好张柯没在意。

李春不在,我和张柯商量了一下,改变了调查时间和行程计划,决定当天晚上赶到斜达村。于是在村里的小卖铺买方便面填了一下肚子,就朝斜达走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