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8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鞭奋蹄奔小康
2018-08-27

(上接第一版)

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启动实施“第四轮甘推”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6.14亿元,全面开工104个新开工项目,扎实推进96个续建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有序推进电网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通讯和信息化基础设施。

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八大工程”,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37个,完成81个扶贫新村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九子一线”治理,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完成“山植树”13万亩、“路种花”280.2公里、“河变湖(湿地)”1800亩,实施沙化治理4.1万亩、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2.8万亩……

保持发展定力,发展蹄疾步稳。我州注重发展的基点在创新,瞄准发展的动力问题,重在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注重发展的支撑在协调,瞄准发展不平衡问题,重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注重发展的希望在绿色,瞄准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重在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注重发展的空间在开放,瞄准内外联动问题,重在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注重发展的目的在共享,瞄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重在补齐发展短板、增进人民福祉。

新引擎轰鸣新时代。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产业勃兴实现收入增长;畅行甘孜梦想可期,“畅通甘孜”书写出壮丽诗篇;高原藏乡盛装舞步,靓丽城乡踏歌而来;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大美甘孜聚焦世人目光……

稳中求进、强中寻优、“旧”中出新,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上半年,我州经济“含金量”提升,质量效益并驾齐驱;“含新量”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含绿量”提升,生态环境颜值更好。面对向上跃升的历史机遇,我州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不断累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子更稳健。

脱贫攻坚谋福祉

高位镌刻“幸福线”

8月23日,巴塘县“桃源地坞”热闹非凡,从各地进藏的游客充斥全村,民俗接待呈现火爆场面。村民志玛说:“这都是精准扶贫给我们带来的好福气。”

“桃源地坞”是3个贫困村整村搬迁安置点,占地229.2亩,共涉及119户、595人,项目坚持规划为龙头,既统筹考虑了安置点位的风貌建设,又系统谋划了搬迁群众的长远发展。利用安置点周边50亩闲置土地建设集体桃园,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约200平方米空地,打造藏家园林、菜地,发展民俗接待,实现增收。

圣洁甘孜,大美天成,美得让人惊心,但也穷得让人揪心。贫穷成为甘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成为奔康路上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在精准扶贫中,我州扎实抓好精准识别,认真落实“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州有卷”数据平台,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大力实施生产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灾后重建帮扶“五个一批”行动,确保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扎实改善脱贫条件,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增收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饮水难等突出民生难题;扎实提升公共服务,抓好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教育,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包虫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尽锐出战、合力攻坚。我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狠下“绣花”功夫,高位镌刻“幸福线”,精准发力最贫困,坚决打好深度贫困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连战连胜——

聚焦增收发展产业,加快6个州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165.3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培育366个村集体经济,打造26个特色旅游乡镇、46个精品旅游村寨,促进28510人就地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5993人,脱贫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聚焦民生补齐短板,完成3232户12654人易地扶贫搬迁和3084户危房改造,实现100%搬迁入往;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全面推行15年免费教育,10%资助贫困学生家庭;扎实开展包虫病、大骨节病、结核病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基本医疗有保障22万人,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治疗个人费用“零支付”。

聚焦思想激发动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并重,深入实施“润育工程”,着力推进“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为抓手的“五大行动”,增强“感党思、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的思想自觉,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春更进百尺杆。2017年,我州实现646个村、32207户、13921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39%下降到8.65%,下降近十二个百分点,泸定县率先“摘帽”。2018年,康定、丹巴、九龙、乡城、稻城5县(市)将实现“摘帽”,463个村退出、11585户48301人脱贫。

决战扶贫攻坚,奔康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绝不拖全国和全省后腿,绝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贫困已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依法治州建良序

众力筑牢“压舱石”

“你俩个想一下,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值得吗?……相互退一步,好好想一想,一个家庭,和和睦睦才有好前程。天上落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泽仁,你是男人,你先道个歉;翁姆,你也原谅他……”8月23日,白玉县纳塔乡金都村,一对小夫妻在一个敦实的藏族汉子的劝导下,负气而来,和睦而归。

这个敦实的汉子就是被群众称为“和事佬”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协波。自从2006年担任 “和事佬”以来,协波调解了63起矛盾纠纷。

针对乡村现实情况,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全州近万名人民调解员为和谐甘孜默默奉献。这些人民调解员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和事佬”,“和事佬”唱出和谐调,成为我州依法治州中一大特色。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厉行法治,成为我州稳定和发展的“压舱石”。

我州坚持依法执政,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做好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确保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提升立法水平,突出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开展立法工作,确保于法有据、有法可依;提升法治政府水平,统筹推进严格执法、政务公开、行政监督等重点工作,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文明意识,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公正司法能力,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执法权力运行监控,坚决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突出问题依法治理,着力提升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效果,努力实现藏区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我州高举法治大旗,扎实推进依法治州战略,全州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全面推进依法常态化治理,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缉枪治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摸排“三山一界”等矛盾隐患387件、化解219件,在虫草采挖、松茸采摘季节未出现安全重大事故。

大力构建化法治良序。高位谋划“七五”普法,统筹推进“法律七进”,围绕缉枪治爆、虫草松茸采挖等大力开展法宣教育,积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持续巩固法治良序。

依法治寺管僧有力有序推进。始终把寺庙管理作为藏区工作的“牛鼻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扎实推进重点寺庙整治,深化寺庙公共服务,落实寺庙危房改造和“五通”建设专项资金1390万元,解决寺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难题,建立实施特困僧尼“第一书记”“第一帮扶责任人”帮扶制度,确保寺庙僧尼和群众同等享受公共服务和惠民政策……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我州生动实践,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民共识。

剑胆琴心化干戈,倾情谱写和谐曲。一个法治昌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和谐甘孜”呈现在世人面前。

团结奋斗生活力

携手绘就“同心圆”

8月21日,在乡城县正斗乡正斗坝子草场,数十万块安装好的深蓝色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沐浴阳光,整齐列阵,蔚为壮观。

正斗光伏电项目工程一期、二期现已实施21万千瓦,将力争在今年完成建设,今年整个光伏电工程规模可达33.5万千瓦装机,为四川最大集中型光伏园区。整个正斗光伏电项目规模达330万千瓦,建城后将形成西藏、青海和四川光伏电业“犄角鼎立”之势。

投资近300亿元、占地近10万亩,浩大工程所用地块涉及巴塘、乡城、得荣3县;项目又属于“飞地”项目,项目指标涉及乡城、德格、色达、石渠、新龙、康定,必须结同心、聚众力,方能让“巨无霸”工程顺利进行。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奋斗是前行的姿态,团结是发展的基石。作为民族地区,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州不断夯实共同团结奋斗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形成同心同德、协心协力建设甘孜的大好局面——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总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聚焦目标、创新载体、增添措施,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引领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用发展的力量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

夯实共同团结奋斗思想基础。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有力维护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州政协和各人民团体、工商联依照章程履职,构建“大统战”格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巩固发展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握总基调、唱响主旋律,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内生动力、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改善民生筑牢团结基石。团结奋斗,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把团结奋斗工作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抓实脱贫攻坚,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不动摇,通过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改善民生促进团结。一系列造福人民的战略举措,让我州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合作开放聚力量。始终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强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扩大开放合作,认真做好“项目年”各项工作,签约项目16个投资总额302.6亿元;大力发展“飞地”园区经济,甘眉园区实现产值5.6亿元,成甘园区签约落户项目4个;大力推动省内对口帮扶、广东对口支持,完成投资57亿元,实施援助项目307个……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我州外有形象、内有活力,形成了强力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新形象,新征程新作为。砥砺前行终无悔,马不扬鞭自奋蹄。我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州委总体工作格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务实作为,不断开创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入新局面,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康,持续书写出荡气回肠的时代篇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