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诗画甘孜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9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霍西
2018-09-14

◎斯·根嘎

霍西是甘孜州康北八县中色达县域境内的一个乡镇,距离县城近四十公里,步行一天半就能达到。

霍西由藏语音译而来的称呼。此名称的由来从《格萨尔王传》中流传而来。在岭·格萨尔时代,色达草原是岭国统辖区,其中霍西是格萨尔王传中的四方大敌之一霍尔白帐王(古格尔)及其属民居住的地方。霍尔白帐王抢走格萨尔王妃珠牡,并由此事引发了霍尔岭两国连续长达九年的战争,又叫霍尔岭大战。后来格萨尔王征讨霍尔白帐王后,该地才属于上岭色尔坝八部落,也成了格萨尔的得力大将色尔坝尼崩达雅的故里。现霍西阿拉神山的附近有个古老遗迹,据传,这是岭时期所建的尼崩达雅的碉楼遗址。因此当地人们认为霍西的名称是由此而来,亦即相信他们是《霍岭大战中》的霍尔国的后人。而“西”是藏语中痕迹的意思,合起来即表示岭中的霍尔白帐王走过的地方。当今大多数历史学家也向此说法逐步靠拢,并且为霍西的山山水水都整理出了一个个涉及格萨尔王的故事。比如,格萨尔王伏藏圣地宗措湖,三十大将的道场,格萨尔弓箭山,铠甲山的地名等,类似的往事遗迹随处可见。

“霍”——在蒙元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称呼毗邻北方各族为“胡”,“胡”字藏语变音为霍,即指蒙古。据《白史》中表示;“从天子达摩后(藏王四十二其末王),民众叛变,藏地形成割据,王族之住址亦多迁徙分散。上卫下卫之胡兵,亦曾扰乱西藏至再至三。康区历经种种盛衰,诸王之记载,遂皆散失”。其中指的“胡兵”就是蒙古军。

现甘孜州道孚、炉霍、甘孜和色达的霍西等部分地区过去称霍尔。为何将康北这些地区称霍尔呢? 据大吉寺堪布《降巴克主传集》等藏文史料记载:公元1251年蒙古汗忽必烈邀请萨迦法王八思巴洛珠坚赞去蒙古元都京城讲经传法。洛珠坚赞与随员噶啊尼旦巴衮噶扎巴等人途经甘孜时看到现汉人寺地址是个吉地。洛珠坚赞向忽必烈提起汉人寺,并建议在该地建一寺庙利益众生。忽必烈当即派一蒙古大臣(有说派忽必烈子霍色翁)随洛珠坚赞到康区选址建寺。蒙古大臣在甘孜兴建寺庙时,与冈称地方(今拖坝乡)的一位貌美藏女相爱。蒙古大臣建完寺离开甘孜时,将已有身孕的藏女托给当地僧俗首领照管,并留下一双蒙古长靴,留言如生下男孩将此物交给他。后来藏女生下一男孩,当地人称他为霍玛桑布,意为无意所生蒙古之儿。

霍玛桑布在甘孜称,呷孜嘎,曲多三地娶三妇为妻,并聚众一方,成为部落首领。其家族世袭了八代。经过几代人后,这八代的世袭成为康北霍五大家族(霍五大家族是,现在的章谷、朱倭、孔萨、东谷、麻书)或霍五大地方的官。

由于康北地区的地方官的先祖是蒙古人的血统,世代相袭,由此出现霍西等每个地方官的头街上冠有“霍”的称谓,霍西的霍的称谓由此而来。

色达霍西的称谓不仅因这些地区的地方官先祖为蒙古人,还因为与蒙古部落迁入有关。

在很早以前,康北地区气候温和,水草丰茂,适宜农牧,吸引周边部落纷纷前来。公元1639年和硕特蒙古部落首领固始汗丹增却杰进军康区时,色达瓦须部落大多是青海果洛地方迁入的蒙古游牧部落,今色达尼朵乡仍有他们的后人。随着固始汗蒙古势力在康区深入,邻近的蒙古游牧部族纷纷迁入康区放牧,开荒种植,后来逐渐定居下来,扩大了蒙古人管辖的区域,因此人们称霍西为主的康北藏区为霍地方。

在修建霍西电站时,发现了很多古代文物: 兵器,锁子甲,军帽等。其中很多东西怀疑跟当年蒙古人进军康区时有关。但目前没有任何人认定这些文物所属蒙古。本地的格萨尔研究者与国内的考古学者都一致认定这些文物所属格萨尔王传中的岭国时代。

另一种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源自于修建霍西寺庙(公元1828年左右)。此处受朗绒中部头人霍尔贡布南杰的骚扰,对当地群众乱收税、迫使寺庙解散等,此恶劣行为结束后,当地人们称此处为霍尔贡布南杰走过的地方。

虽然色达地区是格萨尔传承的核心地带,格萨尔王对于色达人民而言,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也吸引着国内外的诸多游客。因此该地的名称也是从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尔的变音而来,不仅没有极大的矛盾,而且对分不清格萨尔王的真实性和传说性的人来讲,也有助于理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