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和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更为迫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从“三医”联动到分级诊疗,从抗癌药降价到“指尖问诊”,医改福利正不断筑牢亿万民众健康幸福的民生之基。
“跑断腿”“大处方”不再来,医改久久为功破除看病就医痼疾
医改,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也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翌年出台,成为中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然而,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以药养医”“医院创收”等乱象涌现出来,群众意见纷纷,医改面临如何全面深化的考验。
“硬骨头”必须啃下来!近年来,全面深化医改稳步推进,从《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到《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超级医院”困境正得到有效纾解,异地就医转诊制度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双向转诊成效显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全国分级诊疗试点城市数增至3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44.3亿人次,比前一年增加0.6亿人次。
曾几何时,“以药养医”成为公立医院的收入补偿,“大药方”“医药代表”也成为医院潜规则的代名词。
2015年4月,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直指“以药养医”等问题。
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方能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28.8%。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健康中国建设急需突破的难点就是全国医改进程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今年5月发布全球195个国家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由2015年的第60位提升到2016年的第48位,一年时间提升12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说,中国关于医疗改革的相关决定最突出特点就是立足基层,体现政府真正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问价小药片、托起大民生,多措并举“降温”昂贵药价
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根源在“医”,落点在“药”。一粒小小药片的背后,是事关患者生命安全的大民生。曾几何时,药价高企、一药难求饱受诟病。
“以前用靶向药赫赛汀都是自费,光药费1个月就3万多元。现在药价降了,而且进医保了,负担大大减轻了。”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病床上的乳腺癌患者周女士说。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随着国家打出抗癌药零关税、医保谈判、加快新药审批的“组合拳”,包括抗癌药在内的一些新药好药价格下降明显。在湖南,以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为例,赫赛汀从去年9月份开始由每支17600元降为7600元,一支氟维司群从11500元降至4800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医生李菁说,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与药企谈判,已有多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同时凯美纳、阿帕替尼等国产创新药的涌现,让患者看到新的希望。“今年政府又宣布取消抗癌药关税,希望落地以后价格还会有明显下降。”
从今年4月、6月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的决定,到有关部门的系列政策,政策红利正在惠及更多百姓: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仅用了8天时间,新一轮抗癌药医保谈判正在开展,患者用药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互联网+”提升医疗健康新体验
当万物互联走进现实,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催生医疗健康领域新革命。如何以互联之“智”满足互联网时代老百姓的个性化医疗健康需求?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改革举措顺势应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近日发布,为互联网时代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文件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指尖就医”体验正走进千家万户。在北京,患者只需关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21家市属医院的预约挂号。目前“京医通”线上平台累计预约挂号量已达3596万人次。
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最新举措,北京医院互联网医院于近日上线,患者只需下载“掌上北京医院”APP,便可通过图文咨询、视频门诊,直接与北京医院专家对接,足不出户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介绍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信息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通过“互联网+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 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根据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较2016年的11.58%增长2.6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态势。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2017年组织了第7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量为8.5万人。
从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来看,2017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5.8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4.30%,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6.38%。从六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来看,2017年中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45.09%、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为41.12%、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22.95%、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6.06%、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5.71%、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为15.34%。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一步将会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继续加大慢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提升力度。大力开展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等区域健康促进和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场所健康促进。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健康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本栏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