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自4日以来,应急管理部牵头,已组织两省区有关方面视频调度和专家会商11次,省工作组与州、县会商也达10余次。期间,国家、省专家组和州、县有关人员多次前往堰塞体现场踏勘,现场研判,会商处置方案。 截至目前,已紧急调集10台挖掘机、4台装载机(目前,已有4台挖掘机、3台装载机已到达则巴村);组织武警、特警、打火队员共计100余人在堰塞体开展灾情监测和前期处置准备工作。同时,州县已组织机关干部、森警、民兵、武警、消防等共1876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和大型抢险机械348台、车辆137辆待命,州县民政部门已储备帐篷2700余顶、被盖16508床、棉衣裤3900件,全力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通讯、电力、气象、交通等部门应急力量全面到位。 灾害发生以来,已建立3个实时水文监测点(水文站情况:堰塞体上游岗拖水文站,距堰塞体上游约90公里;白格堰塞湖点,坝前原址重建,距堰塞体约3公里;下游巴塘站,距堰塞体约170公里),并在滑坡体对面四川侧建立了气象观测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和4个观察哨,国家应急部于7日安装了地基雷达,对滑坡山体及周边地质情况不间断扫描监测。 通气会透露,我州将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努力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做好堰塞湖排险和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工作,保障基础设施和群众生命安全。坚决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根据水位上涨速度和储水量增加,进一步扩大转移范围,并实施“分期分批、有序安置”方案,继续采取投亲靠友、分散安置为主的方式,有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确保转移群众温暖过冬。 据悉,11月6日7时,国家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组织召开视频调度会,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前线指挥部负责同志,以及国省专家参加了会议。会后,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又召集专家组和两省区有关负责同志召开了专家会商会,经国省专家慎重研判、商讨,已初步确定排险方案,待报两省区和应急管理部同意后,我州将坚决执行落实,组织好有关力量,全力做好堰塞湖排险工作。 记者从通气会上了解到,到达则巴村的4台挖掘机、3台装载机正在则巴村采取边行进、边开路的方法,全力以赴赶往江滩,余下机具也正在积极调运。同时,我州积极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雨情、水文、地质、地震等监测,特别是加大对山体塌方区域周边和堰塞湖坝体的监测,确保应急抢险作业安全。 本报前方报道组记者 扎西 游飞 刘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