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是得到帮助,我们得到帮助时,所抱有那颗感恩的心要远远重于任何物质的回馈。” 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雅江县呷拉镇片区寄宿制小学开学典礼别开生面,“学会感恩”成为几百名孩子新学期的第一课,这是近年来雅江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活动的一个缩影。
甘孜日报讯 放眼雅江,民族团结更和美;迈步城乡,和谐交响最动人。在创建活动中,该县始终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始终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总任务,切实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像对待经济工作、稳定工作、党建工作一样对待创建工作,注重同规划、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注重营造党政齐抓、各方协同、全民参与、整体联动氛围,注重在“常抓”和“长抓”上动脑筋、想办法、出真招,注重在载体、手段、形式、内容上求新求实,注重在推进讲方法、求精准、树典型、强引导、重实效,‘五个注重’的精准发力和持续给力,带来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生机,带来了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带来了创建活动的累累硕果。
据县创建办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雅江县切实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与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与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强化寺庙依法管理、常态化治理、和谐寺庙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与构建“全民学法、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有机结合起来,狠抓干部结对认亲、干部联户联僧、支部共建共创、结对帮扶等“共建对子”建设,实现了结对共建手拉手、全覆盖;狠抓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村(社)区、进寺庙和进市场,着力营造全县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建、共乐的浓厚氛围,实现了创建活动无死角、全覆盖;狠抓“主题实践活动”,切实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常态化推进“送政策、送法律、送卫生、送科技、送文化”下乡入村进寺活动,让“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全县各族人民的心田;狠抓典型引领示范,着力打造看点、亮点,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示范乡镇15个、示范机关36个、示范学校16个、示范军警营4个、示范企事业12个、示范村(社)83个、示范寺庙23个、示范户41户、示范个人58个、示范市场1个,较好地发挥了创建活动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获得感、幸福感、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雅江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采访中,县委书记刘宗建告诉笔者:“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快乐幸福的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严格按照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立的‘三创联动’战略部署,始终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注重制度化抓推进,注重常态化抓落实,注重责任化抓巩固,注重问责化抓提升,着力提升全县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真正做到创建活动全民参与、创建成果全民共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雅江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
县创建办 文/图
回应群众新期待 携手并进促发展
奋力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雅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旦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增进雅江人民福祉,关键在脱贫奔康、长治久安,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凝心聚力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促团结,着力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雅江。
一是坚持用发展思维创建民族团结,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雅江作为全州资源开发重点县,就必须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农牧品牌化、电矿优质化、旅游全域化”产业发展路径,擦亮“中国松茸之乡”金字品牌,带动特色生态农牧产业加快发展,助推“一村一品”向“一县一业”提档升级;以两河口水电站等大型水电开发为契机,带动广大库区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以国道318线雅江段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打造、康巴汉子4A景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努力实现“过境游”向“目的游”转变,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目前,国道318线雅江段沿线广大群众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特色农牧业等路缘经济,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广大群众依托电站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物流运输业等产业,在全县助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县境内条件相对好的地区,形成了全县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广大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二是坚持用发展举措促进民族团结,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雅江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就必须把致力发展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按照“民愿、民建、民享”的理念,坚持把脱贫奔康作为全县头等大事,锁定目标任务,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通讯难、安全住房等问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主动协调企业、施工单位落实务工岗位,每户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均有一人实现就业。持续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大幅改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其中贫困群众参保率100%,广大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发展,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兑现了不让任何一名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的庄严承诺。目前,农牧民群众重农轻商、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得到极大转变,主动进城到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务工,实现了充分就业;广大群众积极主动送子女入校接受教育,县城周边乡镇的农户家中大多数都有在读或已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边远乡村的广大群众主动到县城或呷拉镇租房,送子女到县城或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接受教育,形成了雅江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广大群众获得感不断攀升。
三是坚持用发展成果助力民族团结,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雅江作为全州维稳重点县,就必须把突出解决好三大隐患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树牢“百姓富、民心稳、藏区安”的思想,牢牢抓住宗教的“牛鼻子”,将僧尼作为“三个基本”进行关爱,大力解决寺庙“五通”、僧尼困难等问题,33座寺庙分别达标升级为省级文明和谐及一、二类寺庙,广大僧尼“五个认同”不断增强,有力助推了民族和谐、社会和睦、宗教和顺。以“普法宣教”“扫黑除恶”等为契机,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深挖涉黑涉恶线索,积极排查和调处资源开发、虫草采挖等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问题,健全完善“网格化”防控体系,着力整治治安环境,密切关注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县社会平安和谐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狠抓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四个最严”抓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坚决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和广大群众采摘松茸、采挖虫草的增收“银行”,进一步增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目前,在农村,“幸福美丽新村”“四好村”等村寨覆盖面越来越广;在城镇,人民群众自娱自乐、载歌载舞,呈现出安定祥和的景象,广大群众安全感不断攀升。
凝心聚力 同心同步
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中共雅江县委书记 刘宗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方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州委的坚强领导下,雅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省委藏区工作指导思想和州委总体工作格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和载体,创新创建形式和方法,使创建工作成为凝聚各族群众智慧力量的纽带,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坚持以加快产业发展为支撑,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物质基础。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农牧品牌化发展。突出“中国松茸之乡”金字品牌,加力推进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区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开发和精加工。鼓励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粮油作物、牦牛、藏猪、藏鸡等生态特色效益农牧业,着力推进特色生态食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电矿优质化发展。狠抓雅砻江干支流清洁能源开发,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及富民优势。坚持旅游全域化发展。依托“康巴汉子”“雅砻江走婚大峡谷”等文旅品牌,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以旅游开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二是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依托,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心基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落实精准要求,扎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路、水、电、通讯、住房”和“三室一园”建设,真正让贫困群众“走上硬化路、喝上干净水、用上稳定电、搭上互联网、住上安全房”。扎实提升公共服务,全面推进“一村一幼”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提标创等和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扎实推进就业扶贫,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推进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统筹社会保障“五险合一”,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协同抓好寺庙僧尼的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各族群众在同步奔康路上不掉队。
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思想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打好主动仗、守好主阵地、唱好主旋律,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支撑。筑牢价值追求,深入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和寺庙僧尼的感恩意识、爱国意识、法治意识、团结意识。强化舆论引导,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和党管媒体的原则,管好导向、把好关口、守好阵地,分众分类开展思想理论、形势政策、爱国感恩、德治法治教育。加强文化浸润,大力实施“润育工程”五大行动,创作生产一批凝聚人心力量、鼓舞士气精神、引领团结进步的文艺精品,讲好雅江故事,用艺术的语言和百姓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四是坚持以依法常态化治理为手段,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法治基础。始终坚持依法治理不动摇,深入开展法宣教育,扎实推进“七五”普法,紧扣反分裂斗争、经济社会发展精选普法内容,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切实提高全民法治素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深化反分维稳,始终保持反分裂斗争的高压态势,强化情报预警预防,严厉打击各类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宗教管理,始终把寺庙管理作为宗教工作的“牛鼻子”, 以创建和谐寺庙为载体,以重点寺庙整治为关键,以代表人士教育培养为手段,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依法常态化治理,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两大领域”专项整治等工作,全力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及时消除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形成各族群众人人讲团结、人人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是坚持以从严治党为保障,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组织基础。坚持以党建强基础、聚合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四个意识”,始终做“两个坚决维护”的忠实实践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着力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强力整治软乡弱村,深化“百乡筑堡垒·千村创和谐”党建先锋工程,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五个一线”用人导向,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充分发挥正向激励机制作用,持续推进“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充实干部队伍力量。持续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持续开展“雪域清风”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