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外贸四大猜想 2018年中国外贸以进口和出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收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之际,外贸额创历史新高是怎样“炼成”的?未来外贸又将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出口增速下滑? 深耕“一带一路”?扩大进口政策更加积极。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均下调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另据IMF预测,2019年全球货物出口量增速可能在2018年已经骤降的基础上进一步跌至3.8%以下。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2018年基数较高,2019年中国外贸增速可能有所放缓。 智囊亦持类似观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2019年外需走弱压力加大,今年中国出口增速料将下降。其中,上半年出口承压可能最重。不过,如果中美经贸磋商取得成果,出口形势可能有所改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因全球需求减弱,中国出口增速将大概率下行,但具体下行幅度仍需观察中美经贸磋商走向。 深耕“一带一路”? 为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多元与集约料将成今年中国稳外贸政策两大关键词。 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日前提出,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拓展30个左右重点市场,提升发达国家市场,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为分散风险,2019年中国将在开拓多元市场上显著加大投入。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持续优于整体,今后“一带一路”沿线料将成为中国拓展重点市场的主攻方向。 在寻求市场多元化的同时,中国还计划优化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打造大型“外贸航母”,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外贸竞争力。 扩大进口政策更加积极? 2018年中国进口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尽管今年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扩大进口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只会更加积极。 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所言,扩大进口是中国坚持的既定方向。主动扩大进口,特别是增加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副所长竺彩华认为,在农产品、日用消费品、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上,中国进口仍有潜力可挖。今后,除继续降低关税外,官方还应努力消除非关税壁垒,减少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障碍,使进口更加便利。 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 2018年中国贸易顺差约3500多亿美元,连续第三年下降,降幅达16.2%。北京学者认为,在出口走弱、进口发力情况下,2019年中国贸易顺差料将继续减少。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中国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贸易顺差减少并逐步实现贸易平衡,是大势所趋。”张宇燕说。 海关总署14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比2017年的历史高位多出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超30万亿元的进出口总值中,出口占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 按美元计价,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62万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收窄16.2%。 据介绍,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万亿元,2010年超过20万亿元,2018年再创历史新高,超过30万亿元。 李魁文表示,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19年,海关将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着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中提质,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