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每周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拼音不管如何调整都要形成“权威”说法
2019-02-21

◎王军荣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 ,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2月19日,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这是条‘假新闻’请不要担心。”《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2月19日《澎湃新闻》)

一些外国人深有感触,觉得汉语拼音是最难学的,同样的字却有不同的读音,他们真搞不懂什么时候读什么音,其实,不只是外国人觉得难,中国人同样如此。读错字,几乎每一个人都出现过,即便是前北大校长林建华也是如此。

我们也清楚,有些字的拼音读法也是在变化之中的。这就需要对一些字的读音进行修订,然后形成一种权威的说法,大家均照权威读法,那就不会有错了。即便有错,也容易被指出来,如果没有“权威”说法,即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恐怕谁也不说服不了谁,结果意见不统一,有的甚至会发生以讹传讹,这是对文化的戕害。

修订汉语拼音一直在做。1985年,国家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一些异读词进行了修订。时隔多年之后的2016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对一些读音进行了新的修订,并发布在教育部网站上征求意见。可现在却是到了2019年,本早该有结论了。如果有的字很难统一意见,无妨结合专家和普通民众的意见,但在一定的期限内,则要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可由于仍然是“征求意见”,并没有及时给出权威的结论,这导致各种说法均有。

语言的变化涉及到多个方面,还有习惯以及约定俗成的原因,更有其它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一个字有几种读法,这是必须要有权威说法的,一方面在普通话测试中也有“标准”,另一方面学校老师教学生也有正确的“版本”。据了解,目前语音有三个标准,一个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是国家的规范标准。但国家的审音标准涵盖面没有那么广,很多读音超出范畴;第二就是词典,像《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权威的学术规范;第三是教材,是使用领域的规范。但这三种标准显然要统一,形成权威的版本,诚然,要用开放、辩证的眼光看待语言变化,但再怎么看,汉语拼音却需要给民众一个权威的结果,不然的话,很容易造成诸多麻烦,也让民众不知所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