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兰色拉姆
1月27日,CCTV央视综艺《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我州九龙籍女歌手海日乌芝以驻唱身份惊艳亮相,这是她又一次登上央视舞台。
海日乌芝,彝族新生代女歌手、演员,目前就职于凉山州歌舞团。曾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特别节目、《民歌中国》等重大平台,也曾多次出访欧美地区。同时,她也是央视《争奇斗艳彝族专场》全国最佳人气全国季军、四川省首届流行邀请赛金奖选手、上海华夏音乐周特邀演出嘉宾、《月亮女儿》选拔大赛主题曲演唱者、民族歌剧《彝红》妮扎嫫扮演者、中美合作音乐剧《当爱》女一号子居扮演者、代表作品有《祈福》、《阿依阿芝》、《达木呷》等。
一段感触 彝族音乐是我的血液
台风沉稳、嗓音动人,这是《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海日乌芝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袭蓝白相间的彝族服饰,彰显了她的美丽与魅力。
海日乌芝参加《我要上春晚》,其渊源与沙楠杰密切相关。同样作为彝族新生代歌手,沙楠杰通过网络通道,成为《我要上春晚》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他决定在自己作品中融入彝族音乐元素,为此,专门请来好友海日乌芝和彝族原生态音乐传承人沈尔阿培助阵。
海日乌芝谈到:“我和沙楠杰经常一起演出,他曾多次表示喜欢我的声音,这可以算是他选择我为驻唱埋下的伏笔。”
在《我要上春晚》舞台上,沙楠杰演绎了歌曲《生如夏花》,海日乌芝负责副歌部分的演唱。演出中,海日乌芝大方从容,顺利完成了驻唱。关于此次“圆满”演唱,除开平日的“勤学苦练”,海日乌芝将功劳归于自己对音乐和舞台的享受,说起在舞台上的最大感受,她打趣道:“央视舞台的明星特别多,灯光、音响等设备非常高大上,很是让人开阔眼界。”
从事音乐行业多年, 海日乌芝对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理解,她的代表作《达木呷》很好的诠释了这点。《达木呷》是一首彝族民谣,歌曲伴奏里有月琴、贝斯,也有中国传统的笛子,不同的元素在这首歌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海日乌芝直言,《达木呷》是自己最喜欢的风格,相较于一直坚持的母语路线风格,《达木呷》带给她“往回走”的探索。
何为“往回走”?在记者的追问下,海日乌芝指出,《达木呷》以前,她因过于注重让外面的世界接受彝族音乐,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东西。《达木呷》的诞生刚好带给她民族音乐的纯粹。所谓的“往回走”就是更接近彝族人的音乐、文化和心灵,而不是单一的借用外面的音乐体系。
海日乌芝补充道:“对我来讲,这几年唱的东西没有太大区别,音乐上呈现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编曲人有一定关系,但我声音的那种核心的东西是一直没有改变的。”
“声音中的核心是什么?”记者又一次追问。
原来,在海日乌芝心中,无论走过多少地方,能够使用多少种语言,她都不会忘记彝族人的身份,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这些是她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根本,也是她做音乐的核心,任何一种形式都无法将其替代。
作为民族音乐的一种,彝族音乐带来的触动有何不同?海日乌芝斩钉截铁地说:“和听到任何一首其他民族的歌曲不一样,每当我听到彝歌时,我觉得那是真正流淌在我血液里的东西,这种触动来自我的心灵深处,并且经久不衰。”
一种缘分 寻根民族音乐
海日乌芝的音乐启蒙较晚,但这并不影响她在音乐领域逐梦。高中时期,十七八岁的懵懂年岁里,海日乌芝正式学习唱歌。
四季交替,光阴转瞬即逝,回首当年,海日乌芝坦言:“许是命运安排,我与音乐缘分深厚,即便起步较晚,与专业音乐学习者有差距,终究还是跨上了音乐的轨道。”
刚开始学习音乐时,海日乌芝与民族音乐还是天各一方,她只想做一名摇滚歌手,天天听唱摇滚乐和流行乐,并辗转在各式各样的摇滚音乐节上。
2011年,海日乌芝从学校考到了凉山州歌舞团。在歌舞团里,她遇到了很多做民族音乐的老师,老师们给了她许多启发,尤其是吉克曲布。同时,凉山州浓郁的彝族音乐创作氛围,为海日乌芝打开了音乐世界中的另一扇大门——民族音乐。
在老师们的帮助与自身努力下,她开始演唱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海日乌芝告诉记者:“从那时起,民族音乐就带给我特别的触动,那种触动是我听其它音乐没有感受过的。”
从天各一方到触动不已,海日乌芝内心深处对民族音乐的转变,源于她日渐成熟的思想。她表示,以前没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没有觉得本民族的音乐面临困境,加上身边母语歌曲传唱的减少,自己突然有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于是,她义无反顾选择了民族音乐。
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后,海日乌芝的选择得到了肯定。当她的第一首母语歌曲面世时,无数的掌声让她明白彝族人民对本民族音乐的需求,当她在加拿大一座百年教堂里演唱母语歌曲《祈福》时,她深刻感受了音乐无界限......
当下,彝族的音乐人类型颇多,例如民族音乐、流行乐、电子乐、摇滚乐等,为此,海日乌芝感到十分高兴,她认为大家都在努力让民族音乐融进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里面,这是良好的开端。
选择成为民族歌手,海日乌芝算是回归到本源。她告诉记者:“从没想过做一个民族音乐人,但恰好从事民族音乐,这也算是误打误撞的命运使然。”
此外,海日乌芝还提到,在大环境的冲击和世道的变化下,能够找到民族文化认同的东西,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世界的变迁,这非常欣慰。并且,成长在民族氛围浓厚的环境中,从事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民族音乐,这是缘分,更是福分。
一份认定 永不放弃民族音乐创作
“这几年我做的事,都是我最真实的样子,它们将在我未来的道路上,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谈到未来,海日乌芝再次肯定了当初的选择。
假如,当初仍然选择成为摇滚歌手,海日乌芝的人生将会是怎样?她自己无从知晓,甚至不敢想象。能够走到今天,她始终坚信是命运的安排与民族的包容性给予她逐梦的机会。
她举例说:“ 如果一个写歌的人,写了一很好的首歌,刚好给了一个合适的人唱,那么结局肯定是美好的,反之亦然。缘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我刚遇上了很好的老师、刚好喜欢民族音乐、刚好母语也不错,总之我觉得这一切都是缘分。”
目前,民族音乐的舞台越来越广阔,做民族音乐的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但海日乌芝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觉得,现还不是彝族音乐最好的时候,彝族音乐的巅峰应该是在母语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各样形式的音乐,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和接受用彝语演唱的音乐。
海日乌芝告诉记者,在经济时代,很多彝族人看到和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贬低自己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每个民族有很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底蕴,丢掉了这些,不光是民族自身的损失,也是国家的一种损失,文化越丰富,国家的力量就越强大,创作、演唱母语歌曲算是延伸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也会在一定程度增强民族自信感与认同感。
谈到今后的音乐方向,海日乌芝不确定自己的音乐风格是否会转变,但她坚信自己今后的音乐,仍会有母语、彝族文化和彝族元素。同时,她也告诉记者,作为音乐人,光是演唱民族歌曲并无太大意义,如果能发自内心的热爱民族音乐,就会发掘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有助于提升民族音乐质量。
“我想把彝族音乐唱给世界”,这是海日乌芝表最大的梦想。目前,她深知自己要从民族到世界,过程还很艰辛,唯有在凉山站稳自己的脚步,让更多人认识自己,才是走向世界的开端。“我需要走很远的路,需要学很多的专业知识,任何平台都需要相应的能力去匹配,如果能力不够只是想象,一定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海日乌芝说。
据了解,下一步,海日乌芝将发布新专辑《山褶》。因彝族世代生活在层层叠叠的大山中,彝族文化、彝族音乐也源于大山,海日乌芝将专辑命为《山褶》,即山的褶皱,她希望新专辑能让更多人听到彝族音乐。当然,她的目标不只是唱歌,她打算加紧学习,尽早做到自己创作自己编曲,并通过音乐歌剧等形式,多方位宣扬彝族文化。
“民族音乐源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我将永远不会放弃民族音乐的创作。”采访最后,海日乌芝再次诠释了她对民族音乐的认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