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公报·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3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让村民端上“金饭碗”
2019-03-11
富有特色的紫荆别院。

◎甘孜日报记者 张嗥 张磊 陈斌 文/图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中央、省委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2018年5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大渡河流域的康定、泸定、丹巴等县(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率先摘帽、率先奔康,高质量、高标准引领全州乡村发展。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部署,强调: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全州乡村振兴探索经验、提供样板。近一年时间过去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今年5月开门迎客的目标能否实现?本报派出走基层采访小分队,分别走访大渡河流域的海螺沟、泸定、康定、丹巴等地,将陆续发回相关报道。与此同时,本报特开辟《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来自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报道》专栏,敬请关注。

“从过年一直忙到现在,特别是春节那几天,房间几乎天天爆满,这个年过得很实在。”3月7日,当记者途径海螺沟磨西镇杉树坪村,该村祥易农庄老板候文祥正忙着给前来住宿的游客登记入住信息。据他介绍,自去年以来,他家依托海螺沟5A景区,办起民俗酒店,全家收入实现翻番。

磨西镇杉树坪村位于海螺沟景区核心景区公路沿线,是距离海螺沟景区最近的一个村,被当地人称为海螺沟“第一村”,全村现辖2个村民小组,共有108户471人。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杉树坪村依托海螺沟5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全村人端上“金饭碗”。

靠着景区谋“钱景”

干净、整洁的庭院,富有西南山区民居特色的外观,是祥易农庄给记者的直观感受。走进农庄,简约的木屋装修,贴满奖状和儿童绘画的墙壁,让记者感觉到十分温馨。“以前我在镇上卖百货,收入只能勉强解决全家温饱,后来发现前来海螺沟旅游的游客每年都在增多,就开始思考能不能靠旅游实现增收。”谈到祥易农庄的发展史,老板娘易开芳微笑着向记者介绍。

据她介绍,2012年前,她和丈夫侯文祥仅靠在磨西镇卖百货维持生计,后来发现前来海螺沟旅游的游客逐年递增,就开始打算吃旅游饭。“刚开始,我通过租我弟弟杉树坪村的空房,办农家乐走乡村旅游路线,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过万元。这也让我们一家初次尝到了搞旅游的甜头。后来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帮助,2015年底我改建自己的老房子,开办了祥易农庄,去年我们家年收入已过10万元。” 易开芳开心地说。同时她表示,随着游客的需求,下一步将对农庄进行提档升级,从而满足更多的游客需求。

易开芳一家依托海螺沟景区实现增收,只是近年来杉树坪村依托海螺沟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紧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